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代早已是时间集合上的概念,精神意义上的第五代早已分崩离析”。田壮壮在“第五代”导演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与其他导演相比,他的导演之路太过坎坷。早期影片以《猎场扎撒》、《盗马贼》为代表,因创作风格和影片内容表达晦涩难懂,以至拷贝数量出现历史新低;中期拍摄电影《蓝风筝》因题材敏感被禁拍电影十年;如今田壮壮导演越来越游离于观众视野之外。对于影片拍摄,田壮壮始终有一种对自我的坚持和对艺术的追求,他注重影片内容的文化精神,注重影片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他始终是用自己的态度去对待电影。他挖掘人性中的那些最原始最本真最纯粹的东西,他以自己独具的导演风格,恪守着自己生活的信条,追求着自己的电影艺术理念。他淡泊名利,对外物诱惑不为所动,也正是田壮壮的这份坚持,在如今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下拍摄出一部部充满人文气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直击人的内心和灵魂的艺术作品。本文共分为四章,前三章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田壮壮从始至今的导演生涯分为三个时期,每一时期选取两部最具代表性的影片,通过分析解读这具体影片来考察导演在不同时期的心态及文化追求。第一章是以《盗马贼》和《猎场扎撒》为具体研究对象展开的分析,以期揭示田壮壮围绕少数民族文化精神主题进行的思考。通过分析两部影片情节内容、拍摄技巧,深入探究影片内涵;从作品影像的纪实风格以及对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展示来分析影片对主题的衬托。第二章通过分析研究《鼓书艺人》和《蓝风筝》两部影片,探索田壮壮导演的风格的变化——不断增强的故事性。本部分以故事为契机,分析两部影片讲述故事的方式、故事的内涵,进而看导演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怎样完成它的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解构,以此揭示导演这一时期的电影风格。第三章是以《吴清源》和《茶马古道》为代表所作的具体研究。这是两部更为特别的文艺片,而且是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创作完成的文艺片,因此,本部分的研究必然会涉及消费文化的问题。本部分的着重点在,通过对两部影片的解读,进一步阐释田壮壮是如何坚持对精神文化始终如一的追求。第四章是在前三章基础上的总结与延展,通过前三章我们解读出导演的电影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我们的反思,文章主要以电影接受度与影片故事性两个方面做了具体思考,从而对之后电影的拍摄带来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