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将巴金的著作比作一片浩渺沧海,那么巴金研究就如用渔网在海水中打捞。虽然已经进行了长久的海上作业,但海水之中仍有尚未被完全打捞起的遗珠,意象就是其中的一颗。本论文以巴金建国前创作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小说意象进行重点研究。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绪论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同时梳理中西方意象理论,对“意象,”概念进行界定。正文分为四部分,从意象类型、意象内涵、意象功能与特征、意象生成原因四个方面对巴金小说意象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是对巴金小说意象世界的整体把握。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民俗意象、疾病意象。自然意象主要包括夜意象、天体意象、海意象、动植物意象,这些意象的整体营构是巴金“为人生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社会意象主要包括家、门、窗等意象,这些意象表现着巴金对于社会问题的一贯思考;民俗意象中包括“缠小脚”和“瞎子唱曲”等意象,民俗意象表现着巴金对于人生之苦的体认;疾病意象中对肺病、霍乱、性病意象进行分析,疾病意象表现着巴金深刻的社会批判与人性反思。第二部分对巴金小说意象的内涵进一步挖掘。首先,意象呈现着人在陷入爱情与信仰、围困与出走的两难境地时内心的彷徨与抉择。其次,意象表现着巴金对于光明希望与反抗精神的永恒追求。最后,意象体现着巴金对于“人”的思考,表现巴金对苦难人生的关注与对美好人性的坚守。第三部分对意象在文本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在功能方面,巴金小说意象具有三重功能:1.呼应小说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渲染小说氛围。3.贯通小说叙事,如银线般串联小说情节,如明珠般凝聚小说意义。在审美特征上,意象呈现出了哀而不颓的忧郁美、简洁自然的朴素美和余韵悠远的诗意美。第四部分从三方面分析巴金小说意象生成的原因,论证说明中外思想文化、作者个人生命体验以及巴金独特的美学思想对小说意象生成的影响。结语指出巴金小说中意象的价值。巴金不刻意追求作品的技巧性,在意象营构上具有简洁朴素、取法日常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对巴金小说有着“意象单纯”的印象。通过对意象的系统探究,可以发现“单纯”的意象背后有着复杂的情感蕴藉与意义所指。巴金小说中的意象对小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意象的谱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