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人居环境宜居性评价——以邯郸市临漳县城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片面追求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引发的交通堵塞、环境破坏、住房紧张、资源浪费、特色遗失、邻里关系冷漠等一系列城镇发展问题开始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传统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提升城镇文化、完善公共服务、提高环境质量、增强社会和谐等内涵为中心,创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住的人居环境,换句话说,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就是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好坏不仅是检验城镇化成果的依据,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镇(县城)是人居环境研究中受关注较少的区域,但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临漳县城这样的普通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国内外关于人居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遵照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首先,从经济建设程度、生活舒适程度、生态环境程度、社会和谐程度四方面构建了临漳县城人居环境宜居性客观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人居环境建设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子系统对比分析,得出2009-2013年县城人居环境综合指数逐步上升,四个子系统均稳步发展,但经济发展程度子系统发展较慢的结论;其次,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五方面构建了临漳县城人居环境宜居性主观评价体系,以268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县城人居环境总体宜居水平一般,并进一步找出影响人居环境发展的因子;最后,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县城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的结论,并从经济发展、居住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四方面出发,提出人居环境的优化对策。
其他文献
陈刚先生作品的画面常用青绿二色转换复现,在时轻时重中迭显出景物的层次,交代出画面的明暗,充分利用中国毛笔长锋侧涂的长处和中国宣纸特有的晕染效果,使技法表现定格在较为单纯之范围,使表现的效果发挥到颇为丰赡之程度。画面上曙色未着时欲亮还幽之效果,表现得相当准确。墨色温蕴和色彩的干涸涂抹形成对比,色彩流动的真实泯灭了笔触的参与,每一色粒经过视觉的触摸,皆会引发无止的想象,他用无形的笔触抓住欣赏者的视线,
休闲游憩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雅典宪章》1930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城市居民开始注重短途、户外游憩活动的内容和质量。而城市
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但是对于由城镇扩展所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还较少。本文以西安地区为研究区,基于1988年和2003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提
随着城市的急剧膨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难题变得日益尖锐,而城市三维模型是关于城市的一种逼真三维表示,在其中人们可以探察汇集有关城市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并与之互动,同时它不仅具
学位
传统研究黄河的可视化方法有地图,以及现在的电子地图——强调空间数据在屏幕上的显示,而虚拟现实则注重三维图形的三维动态显示,它具有多感知性(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
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能力逐渐增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助游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出游方式之一。交通作为连接旅游节点的重要纽带,是旅游者完成自助游的必要条件。厦门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