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分型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ij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揭示其分布特征、流行规律等;为后续研究间日疟原虫复发特征、基因型与耐药关系打下基础。 方法:(1)收集06—08年云南腾冲及缅甸拉咱的间日疟原虫病例,经镜检确认,采集滤纸血样标本。(2)用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血样中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组DNA。(3)设计合成一组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特异分型引物。(4)巢式PCR扩增。(5)凝胶电泳,根据特异性引物所扩增的PCR片断的有无判断结果。(6)PCR扩增间日疟原虫种特异片断,自动测序仪测序验证,分析其结构特征。(7)进化树分析。(8)收集间日疟原虫感染的病例数据,综合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意义不同地理株的疟原虫,其生物学特性、对媒介按蚊的感染力、对人类宿主的免疫原性及对抗疟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治愈率。通过基因分型可掌握疟原虫虫株的遗传学特征,提高疟疾的诊断水平,同时能够根据疟原虫不同地理株基因分型和分布情况,迅速确定疾病的来源及判断传播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1)在所检出的147份间日疟原虫样本中,热带族为70例,占总数的47.62%,温带族为65例,占总数的44.22%,混合感染为13例,占总数的8.16%,PV—Ⅱ型虫株未检出。(2)147份间日疟样本中,112例为云南腾冲样本,35例为缅甸拉咱标本,测序法显示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CSP基因型构成有明显差异,缅甸拉咱以温带族为优势虫株(占65.71%),云南腾冲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53.57%)。 结论:(1)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CSP基因型构成有明显差异,云南腾冲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2)测序法发现云南间日疟原虫CSP基因高度变异。PV—Ⅰ型中央九肽(GDRADGQPA)重复单位发现多种突变,但仍以第五位氨基的A/D突变为主。温带族重复区后的十二肽(GGNAANKKAEDA)插入序列也发现突变,提示针对此插入序列设计的温带族特异分型引物存在一定局限性。(3)进化树分析显示,大多数间日疟云南株和缅甸株聚集在一起,并和已发表的中国株相距较远,同源性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助力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精准扶贫人才不足等,提出了优化集体产权制度助力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如提高扶贫人员基本素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96例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予放疗治疗,研究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多个行业搭上了物联网技术的快车,在各种先进技术的助力之下,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高新技术是社会生产效率和行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资源的配置在大
小麦属于小麦系植物的统称,为单子叶植物,蛋白质、淀粉、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含量高,得到了消费者喜爱,近两年市场需求的增加,对小麦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本文则对小
本文对siRNA纳米微囊制备所需的原料进行了简要阐述;围绕合成mPEG-DTM、合成mPEG-b-P、制备siRNA纳米微囊三个阶段,对siRNA纳米微囊制备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siRNA纳
本文针对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展开分析,包括直接进行处理、稳定化处理、生物化处理、热处理技术等,结合城市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现状,通过研究农用资源化处理、材料资源化处理、
本文针对河南省洛阳市几个典型居住小区及周边空间进行采样,研究后发现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形态因子与出行特征存在关联,分析了不同出行特征与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关性,并借助回
环境监测站的基本职责在于监测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环境监测的数据结论来判断当地产生环境污染的状况,确保运用环境监测的方式来提供环境监管决策的根据.在此前提下,泽州
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高校立校之本,教学督导则是学校课堂质量的生命线.进行教学督导,通过全方位的课堂评价以及完善的反馈机制,能够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学督导应采
目的:  Mir-148a是一种重要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其表达水平的异常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通过前期对大样本基因组数据的挖掘,建立了一个完整mRNAs和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