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妄求真——从恶之来源看刘宗周的人学思想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宗周的哲学思想以“谱人”为宗,其思想核心就在于“证人之所以为人”。杜维明曾以“人学宇宙论”来描述刘宗周的哲学性格。人的存在结构具有多重面向,其中最为宋明理学所重视的便是善与恶。如果说善是从正面透入人的存在,那么恶就是从反面切入,从人之“病痛”反观人的存在。对过、恶的讨论是刘宗周人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刘宗周的过、恶理论来反观其整个人学思想。刘宗周以“妄”作为道德上的恶之来源。“妄”的特征有三:第一,“妄”并非实存的过、恶,也并没有形而上的根据;第二,“妄”作为过、恶之源是与独体并行,不可根除的;第三,“妄”是“过与不及”或者说人心陷溺的可能性,是来自形而下的有限性。第一个特征表明“妄”并非真正现实的过、恶,保证了心性本体的至善性,与宋明儒学的性善立场并不矛盾。第二个特征指出了“妄”作为过、恶之源恒与善相邻的吊诡特性。第三个特征指出了“妄”之真面目是“过与不及”的可能性,只能从形而下的有限性来解释“妄”。刘宗周以一气流行来安立形上形下之名:一气流行在有限时空的当机呈现就是形、器、气质等形而下者;形而下的形、器、气质等复归于一气流行之诚通诚复便是天、道、性、理等形而上者。此一气流行就是“喜怒哀乐”四气之循环不已。刘宗周通过“喜怒哀乐”贯通了形上、形下,而统一于气。形上、形下乃一体而不可分者,人作为形而下者,难免有陷溺于“有限之形”的可能,故曰:“人心惟危”。这是人作为形而下者的有限性,既然形上、形下一体而不可分,形而上的至善本体也同样摆脱不了人心的危险。刘宗周认为,这就是过、恶的来源——“妄”。善与恶其实乃恒相邻者;“微过”与“隐过”,即“妄”与“过与不及”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合相。刘宗周对“妄”的理解与康德的“根本恶”学说也有着可资比较的空间。此外,刘宗周区分了过和恶:从过到恶并不是简单的量变过程。刘宗周认为“过而不改”才是恶,而念则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质变作用。“心之余气”和“动气”为念作了双重定义:“余气”指念的原初本质,揭示了念原本是纯然善的;“动气”指念的价值指向,强调了念因其远离一气流行原本的方向而不能“有”。思在刘宗周代表着从“知善知恶”到“好善恶恶”的完整应事接物的回环过程,即“体——用——体”的过程。而念则是知而不改,其知原本亦是“知善知恶”的本体之知,但念转从躯壳而起,知便沦落为常知,自然也无法“好善恶恶”。因此,念可以说是思之中断,是“未完成”的思;而思则是“有始终”的念。念与思其实是一而二的关系。通过对过与恶的区分,刘宗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性善”观。他认为“性善”的意义不在于“性”作为一个高洁的孤客(与感性完全异层异质的形上理性)永远不受“污染”,而在于一气流行之中的“过与不及”总能复归于自通自复的生生不已。“有过”并非令人万劫不复的深渊,相反“过与不及”正是“改过”之地。严格来说,在刘宗周那里善与过是恒相邻的,“迁善改过”即是第一义的、立登“圣域”的工夫。“过而不改”才是恶,“习”则是由“知过不改”的念积累而成的固化之气。刘宗周认为“习”虽然是恶念积累而来的偏至、固化之气,但就其原本亦是浩然之气而言,“习”亦不可偏废,否则便容易沦为释氏离弃伦物的虚寂之学。只是要“慎习”,也即“变化气质”。最后,刘宗周从工夫透入“人”,他认识到善与恶(过)乃恒相邻者。因此,刘宗周主张“先事后得”“无善有恶”的“改过”工夫,其学可称为“证人”之学。而阳明则从本体透入,本体处绝对待之名,善且不可得,恶又从何而立?因此,阳明主张“无善无恶”,其学可称为“证圣”之学。二子之学展现了不同的理论面向,但却非截然分离,而是彼此交融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政府提出了共同富裕目标以及“公园城市”理念大背景下,公众参与城市公园更新与建设成为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城市“公共性”的主要途径。但调研显示,在城市公园更新公众参与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公众参与意愿低、有效参与方式缺乏、公众知情权与表达权难以保障等问题。目前国内城市公园更新中的公众参与始终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舆论风险、提升公众获得感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基于此,本研
学位
晚期阿尔都塞声称马克思在哲学上从未彻底摆脱黑格尔的束缚,甚至将马克思纳入到“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谱系中,从而表现出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话语相决裂的姿态。事实上,这是阿尔都塞在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环境下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也是他在晚年继续“保卫马克思”的一种理论策略。阿尔都塞首先重新解读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在《资本论》中构造了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理想平均模
学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特大事件突发后,各地迅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工作是各级档案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概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特点、价值,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措施,力求能为有效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工作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正>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中国各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强烈使命感与责任感开展抗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抗疫“中国方案”。同时,抗疫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的文件及材料,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经验,是抗击新冠疫情的真实记录,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各级政府安排落实,广大医务工作
期刊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迅速作出决策,部署疫情防控措施,使得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了具体的科学导向。同时,“十四五”规划中也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开展,为深入开发利用高校档案奠定了基础,也是“十四五”规划的题中之义。
期刊
<正> 水肿鱼××,男,48岁,住院号141921。患者在半年内,因胸闷气急、浮肿伴腹水三次住院,至1978年6月第四次住院确诊为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7月3日在本院进行心包剥脱手术,经过顺利。但术后浮肿不退、咳嗽气急,虽予西药利尿剂,消肿不显。一诊(8月7日):手术已一月又四天,近两天来下肢更肿,按之陷而不起,动辄咳嗽气急,服西药利尿,小便通而肿不消,能进饮食,大便尚通。脉来濡微,苔白呈条腻状,此
期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疫情档案的概念呈现出混杂使用的特点。该文立足于已有研究和新冠疫情档案管理实践中对疫情档案相关概念的使用,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梳理与比较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适用场景,以期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提供借鉴。
期刊
人禽之辨是儒家哲学传统中的重要命题,孟子之前的人禽之辨大多停留于现象层面,未深入到人的独特性层面去讨论人禽之别。孟子结合人禽之辨与人性观念,提出人的独特性在于人性善,即人天生具备仁义之道德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孟子的人禽之辨学说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孟子以“天”作为性善的保障。但在科学时代,“天”一般指自然之天,不足以作为道德的来源,因此需要对孟子哲学中“天”的含义进行新的诠释。其次,通过对动物的深
学位
采用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对“四责”与“协同”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四责协同”的运行机制。通过在支部层面压实“四责协同”工作模式,使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延伸到业务一线,将联席会议联合会诊制度、动议、督办纳入“四责协同”工作体系中,强化知责明责、履责督责,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医院年底干部、党支部书记等考核系统中,强化考核问责。
期刊
由於晚清民初西學的傳入與挑戰,著名教育家、學者唐文治在時代影響中開始接觸西方知識與學問,參與抵抗西方宗教傳播,他主動學習外交學並兩次出使海外,主張以西學爲科舉取士的判斷標準,對西學的態度由懵懂模糊到相容並包。就政治生活而言,他借助所學的國際公法保衛國家權益,吸收海外經驗建設商部,引進西方教師與學科振興上海實業學校。在思想學問上,他以西方政治學的概念來創建中國古代政治學體系,通過構建《尚書》政治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