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锗纳米线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eter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锗材料因其优良的电学特性备受关注,有望取代传统硅材料成为下一代微电子材料之一。与相对成熟的硅纳米线相比,锗纳米线更适合于高灵敏生物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因为缺乏稳定的表面态,锗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受到了极大地限制。此外,目前制备锗纳米线的方法大多都与CMOS工艺不兼容,这种情况不利于锗纳米线传感器的大规模制备与应用。针对锗材料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希望通过改善锗纳米线的相关特性与制备方法,实现锗纳米线在生物传感器中的有效应用。  本论文提出了两条研究路径用于改善锗材料的表面状态:化学湿法修饰和钝化层沉积。基于以上研究路径,本论文探讨了锗纳米线在生物传感领域的相关应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在现有的化学湿法修饰方法的基础上,本论文通过改善锗材料表面硫醇化的实验参数与反应条件,发展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硫醇化方法实现锗材料表面的稳定钝化,并系统地研究了硫醇分子与锗材料的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基于硫醇化修饰方法,论文探讨了锗材料化学功能化修饰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首先在锗材料表面实现了生物分子的有效固定,为锗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探讨了硫醇化修饰对锗纳米线电学性能(如稳定性,迟滞现象等)的改善效果,并将硫醇化修饰的锗纳米线初步应用到pH检测中。  (2)本论文通过结合锗浓缩技术与CMOS兼容工艺成功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锗纳米线传感器。制备的锗纳米线表面包裹有稳定SiO2绝缘层,锗纳米线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表面态和良好的抗氧化特性。随后,论文探讨了锗纳米线传感器在pH和DNA杂交检测中的可行性应用。最后,将这种锗纳米线传感器进一步用于肺癌标志物microRNA-125a-5p的无标记、高灵敏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纳米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0.5 fM)与特异性。  本论文研究了用于改善锗材料表面状态的化学湿法修饰和钝化层沉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锗纳米线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pH、DNA杂交以及肺癌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为锗纳米线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流体力学全英语课程,考虑来华留学生的学业特点和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和授课方式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开
通过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引入大数据案例和数学软件,融入大数据思维和分析技术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利用数学建模的模式丰富课程的考核,提高学生解决
“高等结构力学”是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学位课.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本科专业背景呈现出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
近年来,视频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模数转换器(ADC)”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数字处理技术和集成电路工艺水平的推动,模数转换器正向着更快
超宽带(UWB)技术是指使用很高相对带宽(射频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的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特点是传输速率高、空间容量大、成本低、低功耗等,有可能成为解决大容量、高速率与越来越拥挤
饲料工程学科是饲料工业的基础学科,饲料加工类课程则是饲料工程学科的主要课程.武汉轻工大学在饲料加工类课程上进行了系统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以培养“卓越饲料工程师”
质谱在分析复杂蛋白质样品中具有基础而重要的意义。鸟枪法蛋白质组学采用自下而上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即分析酶解后的所有肽段产物。在鸟枪法蛋白质组学中,蛋白质被特异性的
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分析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作用及意义的基础上,对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使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了深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高校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而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它是在特定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和框架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打造高质量外语“金课”对实现优质课堂教学和培养卓越的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金课”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以知识、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