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时代下科技的发展使当今信息传播的方式日渐网络化、数字化、影像化。传播过程中除了文字以外,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频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翻译活动作为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越来越难以忽视翻译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多模态现象。新的多模态翻译现象往往无法用现有的翻译理论进行解释,并且暴露出了现有的翻译概念的局限。翻译研究界逐渐意识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这个问题,并且提出“重新定义翻译”的想法。译学界已有较多学者从多模态的视角进行翻译分析,但多是从某个具体的案例宽泛地使用“多模态”这个概念,针对多模态的分类、特点等,其实亟需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提炼和总结。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多模态翻译现象进行整合分类,发现在数字化时代以前,传统翻译中就已存在多模态翻译现象,文学翻译、漫画翻译、封面翻译以及广告海报翻译等方面都具有多模态性。而数字化时代的多模态翻译大多依托网络而生,字幕翻译、网站翻译以及以网络形式传播的翻译都是多模态翻译现象,与传统翻译的中多模态相比,数字化时代的多模态文本中包含了更多的模态要素。本文分析了多模态翻译中“文本”的新概念,进行多模态翻译的译者的身份有了新的变化,译者与读者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多模态翻译的过程也和传统翻译过程有所区别。本文总结了多模态翻译的特点,认为多模态翻译是跨领域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是跨学科的,多模态翻译模糊了译者的职业边界,同时又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同时尝试性地给“多模态翻译”的概念做了界定。本研究所做的对多模态翻译现象的整理分类尚属中国译学界首例,旨在框定多模态翻译研究的范围,提高学者以及译者的多模态意识,推进学界对翻译本质的认知,为日后多模态翻译研究理论的提出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