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重新定义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hyhv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时代下科技的发展使当今信息传播的方式日渐网络化、数字化、影像化。传播过程中除了文字以外,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频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翻译活动作为文化传播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越来越难以忽视翻译生产和传播过程中的多模态现象。新的多模态翻译现象往往无法用现有的翻译理论进行解释,并且暴露出了现有的翻译概念的局限。翻译研究界逐渐意识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这个问题,并且提出“重新定义翻译”的想法。译学界已有较多学者从多模态的视角进行翻译分析,但多是从某个具体的案例宽泛地使用“多模态”这个概念,针对多模态的分类、特点等,其实亟需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提炼和总结。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多模态翻译现象进行整合分类,发现在数字化时代以前,传统翻译中就已存在多模态翻译现象,文学翻译、漫画翻译、封面翻译以及广告海报翻译等方面都具有多模态性。而数字化时代的多模态翻译大多依托网络而生,字幕翻译、网站翻译以及以网络形式传播的翻译都是多模态翻译现象,与传统翻译的中多模态相比,数字化时代的多模态文本中包含了更多的模态要素。本文分析了多模态翻译中“文本”的新概念,进行多模态翻译的译者的身份有了新的变化,译者与读者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多模态翻译的过程也和传统翻译过程有所区别。本文总结了多模态翻译的特点,认为多模态翻译是跨领域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是跨学科的,多模态翻译模糊了译者的职业边界,同时又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同时尝试性地给“多模态翻译”的概念做了界定。本研究所做的对多模态翻译现象的整理分类尚属中国译学界首例,旨在框定多模态翻译研究的范围,提高学者以及译者的多模态意识,推进学界对翻译本质的认知,为日后多模态翻译研究理论的提出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型教学模式。互联网与教育结合产生了大量用户数据,对这些数据的挖掘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中既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又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
2009年1月9日,以“创新成就卓越,精英引领趋势”为主题的“2009中国IT技术趋势与产品创新大会”在北京新世纪目航饭店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业界近百家IT厂商嘉宾,40多家媒体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共识,"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课改迫在眉睫的主题。其目的就是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新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新型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
1超低价绝对不能买一部分消费者会有便宜没好货这个观念,觉得价格超低的液晶显示器很可能是山寨、水货、翻新机等等。不可否认,上述这些确实垃圾,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强化体育课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外锻炼课程项目,并建立起新时期立体化的体育课外组织形式,优化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
研究并比较了当前常用的3种异常行为检测算法,分析了的各算法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光流能量用于异常行为检测技术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光流能量的人体异常行为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