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局部差分模式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科学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是,它的完全实用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表情变化、人种、性别、年龄、采集设备以及光照和姿态变化等。因此,一个优秀的人脸识别方法,应该考虑利用哪些特征来表示图像,以及如何基于这种表示对一幅新的人脸图像进行分类。从整个人脸识别系统的组成来看,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类决策过程,即直接决定了识别精度,因此,注重鲁棒性同时兼顾效率的特征提取方法一直是完善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针对特征提取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它能够有效地度量图像局部的纹理特征,作为描述灰度变化某种规律的描述算子,其在人脸识别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LBP特征刻画的纹理过于精细易对噪声敏感且该纹理描述符维数较高降低了人脸识别效率。本文针对LBP算法在人脸图像描述中的以上几个不足,进行了下面的研究:(1)提出了中心对称局部差分模式(Center-symmetric Local Difference Pattern,CSLDP)特征提取方法,引用了中心对称特性和灰度差分的原理。它只选择了表征四个中心对称方向变化的16种模式,不同于LBP对局部特征精细的提取方式,着重刻画了人脸边缘和面部器官的轮廓信息,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特征向量维数;(2)提出了一种Gabor+CSLDP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将Gabor小波核函数分别与人脸图像库中的每一幅人脸图像进行卷积运算,然后应用CSLDP对卷积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用Gabor+CSLDP模式值的直方图表征原始图像。最后在几个常用人脸库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CSLDP和Gabor+CSLDP对于非约束环境下的人脸识别表现出了良好的识别性能,特别是CSLDP在保持较高识别率的同时处理速度也很高,便于实时应用。但是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中心对称的基础上提出的CSLDP方法,仍然存在以单纯的中心像素作为阈值的问题,另外CSLDP将方向的变化用绝对的是否存在来判断,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方向变化是一个过程,可以考虑数学中的概率论建立其相关的隶属度函数模型。其次,Gabor特征属于高维特征,虽然与CSLDP的结合降低了其维数,但是减少量有限,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引入其它方法,如PCA、流形学习等方法。最后,本文只是在特征提取这一点上作了初步的探索,而分类器的设计也是人脸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分类器的优化也是一个探索的方向。
其他文献
该文设计了一套较完备的测试装置,可测量塑性敏感元件的变形量,并且进而直接得到膛压峰值.测试系统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出变形并进行A/D转换,得到变形量.然后,
Nanofibers/nanowires with one-dimension (1D) nanostructure or well-patted microstructure have shown distinctly advantages in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sensor fie
目的:探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
衬底噪声及耦合的研究属当前集成电路基础研究的前沿课题.该文对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衬底噪声的模型化理论及其测试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建模方法和新的测试技术,取得了较为
该论文描述了WFT(车轮力传感器 Wheel ForceTransducer)系统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提出了中国国内外WFT的应用情况,并讨论不同类型的WFT单维传感器系统和多维传感器的特点.为了
该文结合惯性技术和汽车测试技术,提出了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汽车运动性能道路测试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相关的软件开发.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该文首先完成了关键的一步,即提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精密时间相位同步技术在卫星导航定位、网络通讯同步、军事以及国防等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而高精度的相位测量技术作为实现精确时间相位同步的前提不但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且对其它高新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目前国内相位测量技术和欧美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在这些技术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技术突破,对于全新的测量理论以及高精度测量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开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量也越来越大,其中80%的贸易交往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所以船舶运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种类繁多的船舶类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些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一直以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致力于实现船体外板冲压成形的自动化加工,却未能实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工艺研究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基于“非对压活络方形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