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中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及其防护策略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040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尽管如此,普遍存在的紫外线仍然能够穿透表皮而对人体造成损伤,如:红斑、免疫抑制、黑素生成及癌症等。紫外线可以分为三个波段:UVA(320-400nm)、IWB(280-320nm)和UVC(200-280nm)。其中UVB是对皮肤的危害最大。本论文对中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及其防护做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首先,在损伤方面,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UVB对皮肤组织及其细胞的损伤情况。其次,在UVB防护方面,我们对红色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g diode,LED)的光保护作用做了初步的探索,并对这种光保护作用的机制做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本文首先从组织水平研究了UVB对小鼠皮肤的影响。UVB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皮肤病治疗当中。已有研究证明,窄谱UVB(narrowband UVB,NB-UVB,311-313nm)比宽谱UVB(broadband UVB,BB-UVB,280-320nm)具有更好的疗效。但是NB-UVB的安全性却一直存在着争议。实验首次将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引入评估这两种光源对皮肤的损伤程度。OCT是一种新颖的、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技术,它能够对活体组织进行实时无损的检测,不需要将组织分离下来就可以得到它的剖面图像。BALB/c小鼠被用作实验模型。首先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UVB红斑测试,得到BB-UVB与NB-UVB的最小红斑剂量(minimal erythema dose,MED),以保证二者在同样的生物剂量水平上比较;然后对小鼠皮肤分别施以逐渐递增的剂量(1MED,3MEDs及5MEDs)。48h后对所照射部位进行OCT检测,3MEDs组小鼠连续观察10天以分析小鼠皮肤的损伤消退情况。获得的OCT图像用image J及origin转化成定量数据。四种参数:皮肤厚度、角质层厚度、进入信号的打断程度及真皮的相关系数(μ值)被用于分析。比较结果得出,在低剂量及中等剂量(1MED及3MEDs)时,BB-UVB与NB-UVB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是一致的,然而,当剂量增大至5MEDs时,可以发现,NB-UVB对皮肤的损伤大大强于BB-UVB。另外,3MEDs组小鼠中,NB-UVB照射组的皮肤损伤持续时间要大大长于BB-UVB(P=0.004)。综上所述,NB-UVB对皮肤组织的伤害要比BB-UVB大,因此,在使用NB-UVB用于皮肤病光疗前一定要做好优化措施。   再次,在细胞水平上,采用HaCaT细胞作为模型,研究了这两种光源对表皮细胞的损伤。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发现HaCaT细胞的存活曲线符合反“S”型;对细胞的存活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存活曲线符合多靶一次击中模型(拟合相关系数均高于0.95)。NB-UVB与BB-UVB相比较,HaCaT细胞对BB-UVB的敏感性远高于NB-UVB,这两种光源的平均致死剂量比例达到46.9:1(NB-UVB:BB-UVB)。   最后,引入红色LED作为一种新颖的紫外线防护剂,对其光保护效应做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用中心波长为625nm的LED以2.4 J/c㎡的剂量预先处理HaCaT。细胞,24h后再对细胞施以UVB辐射,MTT法检测发现,用LED预先处理过的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01)。通过理论分析,红色LED的这种光保护效应很可能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分析了金属纳米颗粒周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所引起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吸收性质。纳米光子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重要意义和在信号传输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初见端倪
学位
太赫兹(THz)波是介于红外和微波之间的频谱,频谱范围从0.1到10 THz。从能量上看,THz波介于电学和光学的过渡区域。由于其带宽特性比微波高1-4个数量级,能量转换效率又比光波高,在卫
ZnO可见区发光机制是氧化锌研究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虽然许多研究小组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观点。在本文中,为了研究氧化锌的蓝光和绿光发
胶体量子点探测器因为其平面型,工艺简单,更利于集成等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量子点的尺寸分布越来越好,目前合成方法的发展使得在有机溶剂中制备的量子点颗粒单分散性越来
学位
在本文中测量了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20-50MeV的F5+离子碰撞Pb原子产生的L壳层X射线谱和散射离子的背散射谱,用测量X射线谱的方法研究了Pb的L各支壳
本论文围绕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介绍了镱元素的能级、吸收谱、发射谱,回顾了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的发展历
学位
在发展迅猛的天文天体三维观测中基于积分视场单元(IFU,Integral Field Unit)的光谱成像技术被广泛高度关注。IFU想要同时获得二维目标的三维光谱信息仅需要单次曝光,其性能优
关于纳米材料场发射性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纳米体系的场发射性质,对理论上研究场发射机理,应用上设计场发射器件具有双重意义。同时对材料自旋极化的场
闪烁晶体是指能吸收高能粒子或射线发出可见光子的晶体材料。闪烁晶体受辐照而产生的荧光经过光电倍增管或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后经过电子仪器记录下来。闪烁
学位
随着微结构光纤理论分析方法基本成熟,制造工艺日益完善,各种各样的微结构光纤和功能器件不断涌现。在通信领域,尽管由于损耗、价格等因为,在长距离传输方面,微结构光纤尚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