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华裔小说的翻译研究日渐增多。华裔作家为了进入西方世界,不得不用非母语进行写作。其创作的双重语言与文化背景,让其回译更具特殊性。英籍华裔青年女作家郭小橹根据自身在英国求学的经历创作了《恋人版中英词典》,该书以词典体的形式,讲述了二十三岁中国女孩庄小乔孤身一人从家乡温州到英国伦敦学习、生活、体会爱情和发现自我的故事。作者用“破碎”到“流利”的语言展现主人公成长的过程,而关于中国文化的描写更是穿插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本研究以郭小橹所著《恋人版中英词典》与缪莹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回译”的视角,采用定量、定性以及个案分析的研究方法,就原文语言错误、语言变化过程和中国文化元素的回译进行探究。作者在小说的创作初期使用了中式英语、中英夹杂、以及拼音的表达,到最后运用了准确地道的英语。本文从词汇、形态和句法层面归纳原文特点,并发现译者采取了以对译错、以错译错和以错译对的翻译策略,历时地收集了以上特点在第二章、中间章到最后三章的频率和比例,分别为17%、3%、1%;而译者对于其保留的比例为0.1%、0.04%、0.1%,可见汉译本没有体现原文语言上的变化过程。本文还将中国文化元素分成语言文化元素、社会文化元素与政治文化元素。面对不同的文化元素,作者采取了音译、省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将中国文化元素部分基本回归到了源文化环境当中。探究缪莹所译唯一汉译本对语言特点与文化元素的还原程度不仅对今后该本书的翻译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而且能促生对华裔小说回译理论不完善的反思。本研究发现:在语言层面上,该中文译本未能如实传达出原文的语言特点以及语言变化过程,但在回译的文化层面上,该英文的语言回到了源文化中,作者认为,尽管译者尝试靠近原文语言特点,但用同样破碎的中文写作不符合故事情节的设定,而关于中国文化元素的回译则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文化反哺,基本满足了文化回译对于语言、文体与文化的标准。本研究探索了中译本在语言和文化上对原文的还原程度,强调“语言回译”是“文化回译”的重要内涵,推动“文化回译”理论的发展。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作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能有更多的学者了解到华裔小说“文化回译”的特殊性,并进一步丰富华裔小说回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