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之一是为本校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资料及其服务,教参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重要的体现。在新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才能在保持传统教参服务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传统媒体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并实现数字资源与学科课程及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电子教参服务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它能创造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方式,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高校图书馆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的现状,比较中、美高校图书馆实施此项服务的差距,探究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参考服务的态度,希望中国高校图书馆能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经验,因地制宜,结合各馆的特色,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参考服务,并希望本文能作为各馆是否开展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的参考。本研究以2011年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的前十五名的大学图书馆、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中国大学排名前十名以及其他五所高校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并以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具体应用为个案研究,运用实地采访、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网站浏览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希望得到高水平的教参服务;而国内高校的教参服务还落后于国外的大学图书馆,未能真正嵌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师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总结、分析了制约国内高校教参服务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综述了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的必要性、电子教参服务的优势、中外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的建设概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概述了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分别界定了传统教师指定参考资料及服务和电子指定参考资料及服务的定义、内涵;对传统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的服务方式、工作流程、工作要点作了阐述;并介绍了电子传统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的功能特点、兴起与发展,以及常见电子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系统和对系统的评估。第三章对比了中美各十五所高校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总结了他们的服务特征,指出了中国教参服务与美国教参服务的差距所在。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图书馆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的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中美中心师生对这项服务的评价,并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通过在“书社会”的投票调查,探究了阻碍国内高校开展教师参考资料服务的主要因素,并因此总结了一些发展国内高校教学参考资料服务的具体建议。最后,强调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开展教师指定参考资料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才可以真正嵌入课程教学,是基于内容的教学参考资料服务,并对今后整合与课程系统的个性化的教参学参考资料服务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