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TUPKEP)中采用常规与改良两种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及尿失禁程度,验证改良TUPKEP技术对于改善术后尿失禁的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6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常规TUPKEP组25例,改良TUPKEP组35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体积、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1月、3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以及术后拔除尿管后24h、1周、2周、1月及3月尿失禁情况。将记录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对比,年龄、IPSS评分、QOL评分、B超检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无术中及术后病危需抢救病例,术中均无膀胱穿孔、直肠穿孔。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及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IPSS评分、QOL评分及残余尿量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UPKEP组患者导尿管拔除后24h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常规TUPKEP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UPKEP组患者导尿管拔除后1周、2周尿失禁发生率亦低于常规TUPKEP组,拔除尿管后1月改良TUPKEP组已无尿失禁发生,常规TUPKEP组有1例尿失禁,两组患者导尿管拔除后3月均无尿失禁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拔除后24h发生尿失禁的患者,改良TUPKEP组漏尿量低于常规TUPK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拔除尿管后1周尿失禁患者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继发性出血,膀胱颈挛缩及尿道狭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UPKEP与常规TUPKEP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及疗效。改良TUPKEP比常规TUPKEP具有更低的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率和更轻微的尿失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