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高血压药QR01009的降压及体外S9代谢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进行新型抗高血压药QR01009的药效学初步研究,通过单次和长期灌胃给药,观察QR01009对大鼠的血压和心率的影响。通过QR01009在肝S9(线粒体细胞器上清组分,postmitochondrial supernatant,简称S9)、肠S9的孵育试验,观察QR01009在S9中的体外代谢稳定性。通过NO(一氧化氮)体外释放检测,观察QR01009体外释放NO的能力。  方法:1.对正常血压SD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单次给药后,将大鼠置于39℃恒温加热套内加温至心率稳定,触摸其尾部较之前明显温暖后开始用软隆无创血压计测给药前、给药后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值和心率(heart rate, HR)值。对SHR连续给药14天,用软隆无创血压计监测血压和心率,观察治疗作用。  2.自制大鼠肝S9和肠S9,用BCA试剂盒进行蛋白含量检测,将QR01009在合适的缓冲条件下分别与肝S9和肠S9于37℃孵育,于各时间点取样检测,以了解体外代谢情况。将QR01009分别与含有和不含有L-cys(L-半胱氨酸)的甲醇-PBS缓冲液于37℃孵育,用一氧化氮总试剂盒检测各时间点样品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以观察一氧化氮体外释放能力。  结果:1.对于正常血压大鼠,单次给药1mg/kg,QR01009组收缩压变化幅度较小,<8.5mmHg,各个时间点的血压变化值和阴性对照0.5%CMC-Na溶媒组相似,基本上维持在0h水平,较阳性对照阿齐沙坦酯组对正常大鼠收缩压的影响要小。QR01009组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变化百分率均为负值,显示对心率有降低作用,但降低幅度很小,最大为5.42%,整体变化趋势与阴性对照组相似,变化幅度小于阳性对照组。对于SHR,给予QR010090.2mg/kg、1mg/kg、5mg/kg三剂量后,在3~5h内达到最大降压幅度,收缩压变化值分别为:-11.48mmHg、-25.56mmHg、-26.92mmHg,均弱于阿齐沙坦酯组(-38.15 mmHg),之后呈缓慢降低趋势。24h时, QR010091mg/kg组、QR010095mg/kg组和阿齐沙坦酯组血压变化值为-22.24mmHg、-37.48mmHg和-52.35mmHg,依然保持较大降压幅度。QR010090.2mg/kg组与溶媒组相似,对心率基本无影响,QR010091mg/kg组、QR010095mg/kg组和阿齐沙坦酯组对心率变化百分率最大分别为-4.3%、-6.7%和-11.9%,经t检验,三者均与CMC-Na溶媒组无显著性差异。按1mg/kg剂量对SHR连续两周给药, QR01009组和阿齐沙坦酯组均保持稳定的收缩压降压幅度,且QR01009组最大收缩压降低幅度-38.17 mmHg,大于阿齐沙坦酯组。QR01009组在给药结束两周后渐渐恢复至给药前水平,阿齐沙坦酯组在给药结束后一周内即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2.自制的大鼠肝S9和肠S9浓度分别为34.2mg/mL和10.2mg/mL。QR01009在如下缓冲体系中是稳定的:0.1%甲酸/乙腈、1%甲酸/甲醇、pH7.4的KH2PO4-K2HPO4。孵育实验结果显示,阿齐沙坦酯在肝S9和肠S9的孵育体系中均代谢迅速,5min已经水解90%和50%,15 min时水解完全。QR01009在肝S9和肠S9孵育中呈缓慢降低趋势,4h时尚有60%和80%。一氧化氮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QR01009在L-cys存在的条件下,4h的孵育时间内能够维持平稳释放NO,释放率达到30%~50%。  结论:QR01009对正常血压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无影响,对SHR单次和长期给药均具有显著降压作用,不影响心率,且持续时间长。QR01009在大鼠S9中代谢稳定,降解缓慢,且体外能够稳定释放NO,提示QR01009可能具有体内释放NO,发挥NO保护靶器官的潜力。
其他文献
中药白首乌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萝(艹摩)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的块根,该文进行其抗肝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该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进行了鹅
目的:建立大、小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模型,并从对脑细胞能量代谢、抗氧化能力、全血粘度、凝血时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脑组织形态等方面的改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为采用局部外用干扰素脂质体来治疗尖锐湿疣,使干扰素透过角质层在皮肤内最大量贮存,被血液系统最少量吸收,通过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选择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