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传媒改变了艺术形象的构成,引发了艺术消费群的转移和消费趣味的变化,文学艺术阅读和欣赏向艺术消费和文化消费过渡,艺术消费的动力主要不再是欣赏和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传媒改变了艺术形象的构成,引发了艺术消费群的转移和消费趣味的变化,文学艺术阅读和欣赏向艺术消费和文化消费过渡,艺术消费的动力主要不再是欣赏和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的要求;受众在传受关系中受到传媒的操控;传媒对现实的过滤影响大众对环境的判别,形成对现实的误识.现代传媒改变了文化的结构状态,从而使艺术在社会结构中发生位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现实之间,特别是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出现交错状态,艺术的边界日益模糊,艺术的自律问题凸显出来.余论部分提出对艺术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该文把丁玲本人的研究与其文本创作研究结合起来,把丁玲作为一个"人"(女人、情人、爱人、母亲)、一个作家,与其革命者的角色进行综合研究,并把她放大在中国文化、政治、革命
文学史上争议巨大的人物形象哈姆雷特、贾宝玉、霍尔顿虽然由分属不同时代、民族、语言的作家创造,他们的个性模式却显示出惊人的一致性.运用人学理论特别是从马克斯·舍勒的
本文对章克标的早期创作进行了论述。章克标是一位曾经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和编辑。著述颇丰、文体多样,但是以往的文学史却很少有关于他的
本论文力图从一种比较宏观的角度考察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中作家真实观的演变.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以方方的小说创作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并把她放置在新时期文学的总体背景之中,企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构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精神分析学虽然创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它与
该文从"现代性"的角度重审胡风文艺思想,力求剥离覆盖在它身上的遮蔽物——那些情绪性的而并非时代精神的东西,从质的层面加以考察,并论述它对中国现代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