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ason008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过去的20多年,长三角地区见证了经济快速增长奇迹,但同时也饱尝了牺牲环境所带来的苦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和学者对频频暴露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经济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他们发现区域的污染水平随经济的发展呈现先增加再下降的规律,"经济增长-环境"的"倒U关系"也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21世纪初以Brock和Taylor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尝试用新古典的方法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本文以Brock和Taylor的"绿色索罗模型"视角出发,分别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利用长三角地区1992-2015年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和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首先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污染总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类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总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均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符合"绿色索罗模型"对收入-环境关系的预期;FDI对污染排放的影响随着污染指标的选取而有差异,实证结果同时支持"污染天堂"和"污染光晕"两种假说,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产业的污染排放影响方向不同。在对各类污染物的拐点进行测算后,本文发现长三角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和废水排放在在总量上的表现已经超过拐点,表明长三角地区已经处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时期。在排污强度(单位GDP污染的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本文发现粉尘和废水两项污染在排放强度上随人均收入的增长呈现先增再降的关系。排放强度与排放总量呈现出"双驼峰"曲线的关系;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则在排放强度上与人均收入的增加呈现而单调下降的关系,与污染排放总量形成"单峰一线"的曲线关系。由于"绿色索罗模型"中污染的排放强度代表了技术进步的影响,上述实证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减排技术要早于粉尘和废水的减排技术。最后,本文按照"绿色索罗模型"的推导,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因素进行测算。估计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单位GDP的污染排放,估计结果为-0.152;而在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条件后,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负,估计值为-0.150,第二产业占比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估计值为1.048。在政策建议中,提倡加强监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外资,加大环保投入等。
其他文献
由于调剖措施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常规方法很难在调剖措施和影响因素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关系。在对蒸汽吞吐井调剖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
空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水平及生产条件,同时,良好的空气质量能大大提高城市的投资竞争力。但是,随着工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广泛和严重,而同时对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我国而言,既要使得国民经济保持持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领域将病例报告表数据转化为数据表格模型(SDTM)标准数据格式的方法。方法:目前常用单纯SDTM方法、数据提交SDTM方法和数据库SDTM方法实现SDTM标准,本文
贫困,一直是举国关注的焦点,为了摆脱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投入。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都涌向城市,农业政策优惠、农村交通的愈加便利等都让农村的贫困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依然还有很多由于自身缺乏知识和技术或者因病因残只能长期滞留在农村依靠政策兜底的贫困户,由于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弱势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子女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农村贫困户未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提出可提高该群体幸福感的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2007年9月对上海地区初二、高二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共抽取120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