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及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外伤性颅内血肿已成为神经外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颅内血肿时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改变,出血量多时可起到占位效应,严重压迫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病人生命。根据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形成时间可分为急性(3天),亚急性(3~21天),慢性(21以上)。其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为脑表面的小静脉、桥静脉,出血速度慢。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CSDH约占颅内血肿10%,硬膜下血肿25%。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和小儿。其发生大多与头部外伤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及智能和精神症状。随着CT和MRI等影像学发展,CSDH的诊断己较简单和准确。临床上大部分CSDH病人采用手术治疗,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是目前公认的治疗CSDH的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的优点。大部分CSDH病人经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但是部分病人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即使行头颅CT检查由于血肿密度的原因仍可出现误诊,据报道误诊率可达40%。BHID虽较安全,也有一些并发症,并且CSDH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常合并内科疾病,术后死亡率1.5%~8%。延误诊断和术后并发症是影响CSDH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使CSDH能得到及时诊断,减少BHI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CSDH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我们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共91例经钻孔治疗的CSDH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等临床特征以及术后血肿复发原因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