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验证麻藤汤在气温骤降时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及择时运用中医药预防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病例选择标准 1、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1998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分期及病情分度拟订。 (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订。 2、纳入病例标准 (1)预防组纳入标准 ①有哮喘疾病史; ②每年喘息或哮喘发作≥3次; ③在气温骤降时易发哮喘,连续两年以上者; ④知情同意者。 (2)治疗组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且属于急性发作期患者; ②年龄在5-12岁者; ③病程≤2d者; ④病情属于轻度者; ⑤就诊前五小时未使用激素和平喘药物; ⑥知情同意者。 (二)试验方法 1.麻藤汤预防组 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在气温骤降(三天内降温≥10℃)前,将200例气温降低时易发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100例患儿在气温骤降前运用麻藤汤口服进行预防性治疗(以下简称预防组),5-7岁,每日1剂,8-12岁,每日1.5剂。并与未作预防的100例患儿进行比较(以下简称对照组),观察其发病情况。两组均以5天为一疗程。 2.麻藤汤治疗组 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后,在轻度病例中随机抽取120例,随机分为麻藤汤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西药氨茶碱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对照组)各60例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麻藤汤口服,5-7岁,每日1剂,8-12岁,每日1.5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口服,4mg/公斤/次,8小时1次。两组均以5天为一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均使用头孢克洛(每日每公斤体重40mg,最大不超过750mg)治疗;病程中不使用其他平喘中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