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佐辛与芬太尼不同剂量配伍对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病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不同剂量配伍对腰椎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手术患者选择更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与患者或其授权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均为两个椎间隙)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50岁、体重60~70kg;ASAⅠ~Ⅱ级,未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无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无对阿片类药物过敏、无阿片类药物滥用史,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20例。A组:芬太尼组;B组:地佐辛与芬太尼配伍1组;C组:地佐辛与芬太尼配伍2组;D组:地佐辛与芬太尼配伍3组;E组:地佐辛组。⑵麻醉前30 min肌注鲁米那钠200 mg和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BP、ECG、SpO2,开放静脉液路两条,吸氧去氮5 min后,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5 mg/kg、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持续泵入异丙酚6~8 mg·kg-1·h-1、瑞芬太尼12-15μg·kg-1·h-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2 mg·kg-1·h-1维持麻醉。于手术结束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5组均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并肌肉注射镇痛负荷量:A组为芬太尼1.5μg/kg;B组为地佐辛0.075 mg/kg×1/3+芬太尼1.5μg/kg×2/3;C组为地佐辛0.075 mg/kg×1/2+芬太尼1.5μg/kg×1/2;D组为地佐辛0.075 mg/kg×2/3+芬太尼1.5μg/kg×1/3;E组为地佐辛0.075 mg/kg。然后,连接PCIA泵,其药物配制为:A组为:芬太尼15μg/kg;B组为:地佐辛0.75mg/kg×1/3+芬太尼15μg/kg×2/3;C组为地佐辛0.75 mg/kg×1/2+芬太尼15μg/kg×1/2;D组为地佐辛0.75mg/kg×2/3+芬太尼15μg/kg×1/3;E组为地佐辛0.75 mg/kg,各组泵中均加入昂丹司琼8 mg及生理盐水总共配制成100ml。各组镇痛泵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⑶采取盲法观察下述:记录入室后10min(基础值)、术后2h、12h、24h及48h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术后2h、6h、12h、24h及48h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6h内、6h~12h、12h~24h和24h~36h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术后36h内PCA按压次数,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入室后10min(基础值)及术后2h、6h、24h、48h抽取肘静脉血,静置后离心,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Glu),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⑷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一般情况5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术中输液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命体征术后2hD组和E组HR较A组升高(P<0.05),A组和B组RR较E组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的SpO2、HR、RR和MAP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VAS评分①拔管后10min时VAS评分: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2h、6h、12h、24h及48hVAS评分:B、C和D组均较A组和E组降低(P<0.05或0.01),而E组虽较A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amsay镇静评分:①拔管后10min: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2h、6h、12h、24h及48h:A、B、C3组均较D组和E组降低(P<0.05),D组虽较E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因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故无法判断尿潴留情况。①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C、D和E3组均较A组明显减少(P<0.05),B组与A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头晕:D组和E组均较A组明显增加(P<0.05),B、C2组与A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皮肤瘙痒: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良反应率:C、D2组较A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A、B、E3组间及C、D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药液消耗量和PCA按压次数术后6h内、6h~12h和12h~24h药液消耗量及术后36h内PCA按压次数B、C、D3组均较A、E2组减少(P<0.05或0.01),于上述时间点E组与A组比及B、C、D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36h药液消耗量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血浆Glu和Cor浓度2指标基础值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12h和24h时间点B组、C组和D组患者2指标均低于A组和E组(P<0.05或0.01),A、E2组间及B、C、D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时2指标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血浆NE和E浓度变化2指标基础值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6h和24h时B、C、D3组2指标均低于A、E2组(P<0.05或0.01),而A、E2组间及B、C、D3组间的2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时2指标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不同配伍3组应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其镇痛效果及抑制术后应激反应作用相当,但均优于二者单独应用。而且配伍2组(地佐辛0.75 mg/kg×1/2+芬太尼15μg/kg×1/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及激素替代的广泛推广;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并且呈现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CDA-2)、亚砷酸、CDA-2与亚砷酸联合体外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株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探讨CDA-2与亚砷酸联合对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抑制增殖的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的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对外贸易企业对外交流中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手工艺品公司员工对外交流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