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耐高温品系选育及其性状评价的基础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HENGDAN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选育基础研究为目的,研究了温度对刺参卵母细胞体外促熟培育和配子受精能力的影响,测定了耐高温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免疫、代谢和遗传特征,评价了耐高温品系选育效果。研究结果丰富了刺参温度生物学内容,为刺参耐高温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参考。结果如下:1阴干温度对刺参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发育的影响通过人工解剖获取刺参性腺,研究了温度(17℃、21℃和25℃)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7℃和21℃下,生发泡破裂率最高值分别为92.6-98.6%和91.1-97.5%;能够发育到囊胚期的个体比例分别为87.2-97.4%和80.7-95.4%;发育到原肠期的比例分别为83.5-87.8%和85.8-88.3%,发育到耳状幼体的比例分别为56.2-68.7%和59.6-64.5%。在25℃处理下,生发泡破裂率、囊胚期、原肠期和耳状幼体比例最高值依次为66.3-78.5%、53.0-61.0%、44.4-59.9%和31-38.3%。17℃和21℃下各发育阶段的个体比例均显著高于25℃。研究表明,阴干可使刺参卵母细胞顺利完成体外成熟和后期发育过程,解决了刺参家系构建的技术难题,为刺参卵母细胞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2高温胁迫对刺参雌、雄配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实验设置1个常温组(18℃)和6个高温组(26℃、27℃、28℃、29℃、30℃和31℃),测定了刺参雌、雄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受精能力。结果表明,在18℃下,刺参雌、雄配子在5h内受精率均达94.97%以上,50%的配子失去受精能力的时间(LT5o)为7.03h。在26℃-31℃的高温条件下,温度越高,配子失去受精能力的时间越短;雌、雄配子同时受到高温处理时的LT5o显著小于单独受到高温处理时的LT50(P<0.05),且雄配子单独受到高温处理时的LT50小于雌配子。研究结果丰富了刺参配子温度生物学内容,为应用配子选择进行耐高温品系选育提供了技术参考。3刺参夏眠和非夏眠群体免疫、代谢和热休克蛋白表达分析和比较在夏季高温期(33-17℃)收集仍处于摄食活动状态的大规格(大于150g/头)刺参为非夏眠群体,停止摄食处于夏眠状态的刺参为夏眠群体,比较了两个群体体壁抗氧化酶(SOD、CAT和T-AOC)和代谢酶(HK、PK、MDH和LDH)活力、呼吸树Hsp70mRNA表达量以及肠道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水温较高时,非夏眠群体体壁各种酶的活力均显著高于夏眠群体(P<0.05),但随着水温的下降,这种差异逐渐消失。夏眠群体呼吸树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非夏眠群体。在非夏眠群体中,包括支链氨基酸在内的13种氨基酸、二甲胺、葡萄糖、糖原、肌苷和龙虾肌碱含量丰富;在夏眠群体中,3-氨基异丁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胆碱、胆碱磷酸和牛磺酸含量丰富。以上结果表明,非夏眠群体机体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能,是具有潜在耐高温能力的优质亲本来源。4早期高温胁迫对刺参苗种后期耐高温能力的影响利用28℃高温对耐高温品系F3代囊胚(HF3-E)、小耳幼体(HF3-S)、中耳幼体(HF3-M)、大耳幼体(HF3-L)和稚参(HF3-Y)进行淘汰(淘汰率:40-50%),以未经高温淘汰的F3(F3)和普通刺参(C)为对照组,研究早期高温胁迫对各组苗种后期(7月龄)耐高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2.7℃下,各组7月龄苗种的存活率高低顺序依次为:HF3-Y>HF3-L>HF3-S>HF3-E>HF3-M>F3>C,各组耐高温品系F3苗种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且HF3-L和HF3-Y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在28℃下,各组苗种肠道Hsp70mRNA表达量高低顺序为:HF3-Y>HF3-S>HF3-M>HF3-L>F3>HF3-E>C,且HF3-Y、HF3-S和HF3-M组Hsp70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01)。结果表明,在稚参阶段实施高温淘汰可获得更有效的选育效果,该研究为刺参耐高温品系选育提供了技术和理论参考。5高温胁迫对刺参耐高温群体与普通群体主要免疫酶活力的影响在室内模拟池塘夏季高温环境,比较了耐高温品系F3代(F3组)和普通刺参(C组)1龄参(13.6±1.8g/头)在25-33℃下体壁抗氧化酶(SOD、CAT和T-AOC)、水解酶(ACP和AKP)和溶菌酶(LSZ)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组刺参SOD活力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F3组SOD活力在31℃和32℃时显著高于C组(P<0.05);F3组CAT活力总体高于C组,且除25℃和32℃外差异显著(P<0.05):F3组T-AOC活力各温度下均显著高于C组(P<0.05)。F3组ACP活力均高于C组,且除31℃外差异显著(P<0.05);在25℃、27℃和31℃下,F3组AKP活力显著高于C组(P<0.05),其余温度下差异不显著。两组LSZ活力均随水温的上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F3组LSZ活力在27-31℃之间显著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经过定向选育的耐高温品系F3代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获得了提高,实验结果为耐高温刺参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6刺参耐高温群体与普通群体夏眠期摄食情况监测及其耐高温能力比较现场监测了耐高温品系F2代(小规格:13.64±2.72g/头,大规格:42.42±7.14g/头)和F3代(小规格为13.17±1.67g/头,大规格为27.60±3.83g/头)夏眠过程的摄食情况,以摄食量与体重的比值(Rfb)为指标评价了子代苗种对高温的耐受性。结果表明,Rfb在0.003-0.006之间时,F2代小规格刺参比普通刺参耐高温能力提高0.69-1.19℃,大规格刺参比普通刺参提高0.77-1.00℃;F3代小规格刺参比普通刺参耐高温能力提高1.07-1.38℃,大规格刺参比普通刺参提高0.96-1.30℃。结果表明,经过耐高温性状的定向和累代选育,刺参耐高温品系对高温的耐受性获得明显提高。7刺参耐高温品系生长和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研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耐高温F2代亲本建立12个F3代家系,在苗种三月龄时经24小时饥饿处理后,选取平均体重为(0.036±0.003)g/头的苗种200头,放养到80升塑料水箱内,每个家系设4个重复,每月测定一次苗种体重。在6-7月龄时进行4次高温胁迫实验,测量并分析4次的平均存活率。结果表明:父系遗传效应对生长性状影响显著高于母系,而母系遗传效应对耐高温性状的影响高于父系。刺参体重、生长率、个体差异率和高温存活率的遗传力分别为45.45%、31.68%,、33.61%、23.56%。结合刺参性状配合力和家系表型选择,筛选了3个亲本和6个子代家系作为良种材料进行保存。刺参可通过亲子代耐高温加性遗传效应的累积进行人工选择,以适应因气候变暖而改变的生存环境。
其他文献
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样品中的丙烯酰胺经超纯水在60℃的条件下提取,离心分离,0.45μm滤膜过滤并浓缩后,采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然后通过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为辅,结合文献研究,选取嘉兴学院和浙江省内外其它几所高校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现状展开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
目的:基于肝细胞Toll样受体4/核因子kappa B(toll-like receptor 4/nuclear factor kappa B,TLR4/NF-κB)通路探讨茵陈术附汤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小
自2012年国家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苜蓿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全区苜蓿节水灌溉面积已经达到约15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苜蓿种植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兴起来
VEGF信号通路在诱导高等动物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及病毒与宿主互作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对虾VEGF信号通路中的许多基因在白斑
编者按$$近日,卡通人物形象“小明”诉“小茗同学”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二审判决引发业界关注,而在该案审理中一审和二审法院适用的“接触+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方法更引
报纸
本文试验选用三因素四水平最优设计,试验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高油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及其交互效应进行了分析,找到了在产量587.4kg/667m2时,高油玉米氮磷钾三要素的最适
鸡腿菇作为珍稀菇类,以其具备的原料适应广泛,栽培管理粗放等特点,为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及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产中。棉籽壳、玉米芯等各种农业副产品,麦秸、棉秆等各种作
诚如我们所看到的,一部公司法的发展史,就是诉讼的历史,其中包含的诸种社会关系都要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调节。公企业治理中同样如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规范分析等方
实现棉花全过程机械化,是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棉农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增效、团场增盈、职工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石河子垦区是新疆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