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相似性对高中生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知相似性对共情的影响一直受到心理学家们的关注。探讨感知相似性对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指导意义。研究一以6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共情反应量表和ISO量表等为工具,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比较在高感知相似性组和低感知相似性组的共情反应和利他行为,验证感知相似性对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研究二以120名高中生为被试,以共情反应问卷和ISO量表等为工具,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引入情绪的影响作用,探讨感知相似性和感知愉悦性对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高感知相似性组和低感知相似性组在共情上有显著差异,高感知相似性组在共情上显著高于低感知相似性组;高感知相似性组和低感知相似性组在利他行为上有显著差异,高感知相似性组在利他行为上显著高于低感知相似性组。(2)观点采择、感知需要和感知相似性对共情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共情对利他行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高感知愉悦性组和低感知愉悦性组在感知相似性上有显著差异,高感知愉悦性组在感知相似性上显著高于低感知愉悦性组;高感知愉悦性组和低感知愉悦性组在利他行为上有显著差异,高感知愉悦性组在利他行为上显著高于低感知愉悦性组。(4)感知愉悦性在观点采择和感知相似性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感知相似性在观点采择和共情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观点采择在感知需要和共情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影响共情的心理机制,支持了自我和他人的融合理论以及共情——特殊奖励理论,并认为当共情引发利他行为时,目的不一定是纯利他的,而是既可能是纯利他的,也可能是自我利他的。
其他文献
目的:为明确高校心理普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可鉴的建议。方法:使用自编调查表通过走访及电话访谈对太原市27所高校的学生处或心理辅导中
目的本文针对51个具有CCR5拮抗剂作用的咪唑并吡啶衍生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希望能够为设计此类小分子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
3~6岁的孩子具有较强烈的自尊心,认知和行为常常脱节,比较情绪化,自控能力和调节能力差,易冲动,这样的年龄特点使孩子们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既
民国在20世纪是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美术史家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当今我们的美术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它们进行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分段函数对于提高学生全面认识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根据特定
作为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代表人物之一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和作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集大成者的理查德·瓦格纳,虽然在年龄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都同样经历了欧洲的近代化
在全媒体时代,社会事件和民生焦点一旦沾上舆论发酵场,极容易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若信息不对称、回应不及时,出现传播壁垒,极易引发更多质疑和猜测。本文试图以7·12"国航
宁波方言是吴语中的强势方言,可以说是浙江吴语的重要代表。人们对宁波话的认真关注、整理和研究,至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研究涉及语音、本字、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但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