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与成长:寄养青少年自我认同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认同在青少年自我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影响着个体一生的发展。目前,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寄养青少年,正处在埃里克森所说的“心理延缓期”。与此同时,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不断变更的寄养家庭,以及寄养中断等带来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转变。使得处在其中的他们感到困惑、不安,甚至是某种恐惧,由此产生了自我认同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H市儿童福利院作为个案,将12-18岁的寄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自我认同过程。以往的研究者总是将自我认同过程看做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而本研究试图从寄养青少年主体叙事角度出发,把寄养青少年看做是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建构者,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将整个自我认同过程看作是主体反思性建构的过程。在此视角下把他们的自我认同过程归纳为:自我认同的模糊、自我认同的觉醒、自我认同的危机、自我认同的主体建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伴随着主体反思性体验,即懵懂与好奇、焦虑与不安、创伤与阵痛和反思与成长。依据吉登斯自我认同理论,认为寄养青少年自我认同过程其实是以身份怀疑作为自我认识的开始,以成长中的创伤性事件作为反思性建构的基础,为了维系本体安全感形成了防御性和进取性认同。在此过程中,寄养青少年自我认同更多的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影响,反思性选择和自恋、互动情境的塑造以及在创伤反思中形成的内在抗逆力,成为推动以及维持自我认同发展的机制。以此作为启示,从寄养家庭、学校教育、机构支持和社工介入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寄养青少年自我认同健康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历来学界对宋玉为悲秋之祖的论题只有抽象式认同而无实证性阐解,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肯定宋玉首次揭示出中国士人的悲秋情结,开创了文学的悲秋母题,其作
改进生产计划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对生产计划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生产计划制定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本文针对中小型离散企业
从亚当·斯密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财政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财政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形成了西方财政学独有的学术理论传统。不同时期的西方财政学家先后以赋税、公共需要、
《宋会要辑稿》对于宁宗永茂陵的记录远不如光宗以前诸陵详细,又因永茂陵迁泰宁寺而用其址兴建、并以此成为元初杨琏真珈等人盗毁宋陵的借口,遂使该陵成为南宋诸陵中最为扑朔
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在稳步发展,随着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人口持续增加,不难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已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之一。但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网络购物,从而改变了沟通方式和商业模式,也改变了消费者购物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于价格透明和购
<正>雕塑是一种立体感、空间感较强的艺术形式,它以物质为媒介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理念;它以占有一定空间体量的方式存在,具有可感、可知、可视、可触的艺术特点。现实主
党的十八大刚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
<正>在2012年6月12日举行的2012机床工具发展论坛·主机配套产业链峰会暨第二届加工中心用户调查结果发布会上,金属加工杂志社发布了与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高校女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多,比例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女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