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形势的发展,美日于1951年签订日美安保条约,美日军事政治同盟初具雏形。自签订至今,日美安保条约已历经多次修订,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第一个日美安保条约是一个完全不对等的单向保护性条约,甚至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条约。日本在条约中的作用只是提供反共基地,外交、军事均依附于美国,毫无地位可言。但对当时的日本来说,与美国的这种特殊安排却是其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日本因此赢得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于1953年完成经济恢复。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日本国内民族主义重新抬头,要求改变与美不对等关系,促成了日美安保条约1960年的修改。修改后的条约至少实现了对等性,美日之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防卫关系,逐步展开军事合作。至上世纪80年代,美日之间的安保关系发展为同盟关系,日本开始在国际社会中以美国平起平坐的合作伙伴自居,外交由追随转变为自主,大力发展自身军备。冷战结束后,美日对外政策均有所调整,两国于1996年对同盟进行了重新定义。美日同盟的性质由保护日本型同盟改为维护地区安全型同盟。日本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可以在日本领域内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也可以设想能够在与战斗区毗邻的日本周围的公海和空中进行”。此后,日本追随美国参与战争,寻求突破和平宪法和“集体自卫权”的限制。在当前,美日同盟向全球同盟转变,美日军事一体化不断加强。日本以美日同盟为依托,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和展开多边外交,寻求在联合国中发挥大国作用,并企图摆脱战后体制。日美安保条约的这一演变历程体现了美日关系的深刻变革,其实质是国际形势大背景下美日两国国家实力的较量。其中,日本的民族主义是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民族主义在日本民族的发展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二战中的惨败使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一落千丈,务实地选择了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然而,日本的民族主义并没有随着战败和被占领而消失,而是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逐渐上升,其民族主义情绪也水涨船高,逐渐寻求在美日关系框架下发展相对自主的军事和外交,要求获得对等的与美关系及在国际社会中的支配性地位,最终实现普通国家化和向政治大国的转变,甚至是完全脱离战后体制。而修改日美安保条约是日本实现这一进程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一极超强的多极化国际形势下,它仍不会突破美日同盟这一框架,而是通过不断修订日美安保条约来实现逐步地突破。
其他文献
本文以1881至1914年进入美国的东欧犹太女性移民为研究主体,对其移民的原因,移民的社会内外关系和其对美国社会适应的过程进行分析,来进一步探究东欧犹太女性移民融入美国社
目的:调查成都市区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患病情况;了解与进食障碍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成都市5市区的女性大、中学生为目标总体,
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图书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我国全面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已经无法实行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变化,突出出版所面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特色的乡村整体教育事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体系。近年来,晏阳初研究有了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资本主义世界里重要的左翼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于现实主义的思想和价值的论述,关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是文学艺术基本价值所在的论述,表
剖析了老旧高层公共建筑需进行改造中消防设计存在的难点,在总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耐火等级、疏散体系、消防设施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遵照现行规范的前提下,应结合老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众所众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之一,电力和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是分不
家长权作为一种家长特有的权利其与公权力互相补充,管理和控制着整个家庭。从古到今,中国家庭都重视伦理和身份,比较不同的是,古代政府把这种伦理和身份法制化为父权家长制。
“瑕疵证据”是指取证方式和手段欠缺必要的形式或程序,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或程序的证据材料,简单地说瑕疵证据就是合法性存在“疑问”的证据。在行政执法中,“瑕疵证据”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往往对人类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如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