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十八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产业的变革,大量工厂亟需劳动力,从而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作为支柱产业的传统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同时阻碍城市发展的诸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水资源短缺等一系类问题也愈加严重。而那些曾经承载着城市发展历史的传统工业区变成了阻碍城市发展的“伤疤”。如何解决这些传统工业区的疮疤问题,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挑战,德国鲁尔传统工业区坚持保留传统工业文脉率先进行厂区改造,对于特色景观和重要历史痕迹节点采取了保留与更新的处理手段,使工业遗产成为鲁尔区的新象征。由此看来,我国在传统工业区的改造设计中应以继承工业历史文脉为切入点,多学科、不同角度的深层次研究传统工业区的景观活化与更新设计手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手法。本文在解读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传统工业区改造设计的发展脉络,界定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进而针对传统工业区改造设计中经济发展失调、生态环境欠佳、文化传承缺失等突出问题提出具体更新与活化原则、方法和策略。文章通过构建传统工业区景观更新与活化的理论架构来应用到唐山启新1889创意产业园景观改造案例中,结合场地改造图表表达出更新与活化设计策略:一是从宏观视角下通过实际调研挖掘场地的空间美学、城市的文化底蕴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指导场地景观规划设计;二是从中观视角下结合场地功能分区和更新与活化设计策略总结出具体的景观环境要素营造方法;三是从微观视角下分析启新1889创意产业园景观精而合宜的细部设计与表达。本文试图运用此类传统工业区改造的理论构架和景观更新与活化方法指导当代的传统工业区景观活化与更新,进而推动我国传统工业区景观改造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