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丝·默多克,全名吉恩·艾丽丝·默多克,是二战后英国文学领域主要的小说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二十七部小说,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大奖得者《黑王子》、《神圣的和亵渎的爱情机器》以及《大海啊,大海》。不止于此,她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戏剧、诗歌以及众多颇具影响力的文学评论文章。源于她对于人类伦理道德的深切关注,她同时还以一位伦理道德哲学家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她以小说为媒介向外界传达了她的哲学观点,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她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更具有了她自己的鲜明特色。她“认为哲学是任何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学者都必须触及到的学科,而散文与小说则是表达思想的绝佳手段......”但是默多克的小说也绝不是常规意义之下的哲学小说,她自己也反对将小说刻意地写成哲学小说。 作为默多克最后一部得以出版的小说,《杰克逊的困境》显然不如默多克前期的作品那样吸引人们的关注。然而,对《杰克逊的困境》研究的忽视却导致了对默多克及其作品研究的不完整,这也是其系统性研究的一大损失。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依据杰拉尔·热奈特以及国内著名学者申丹的经典叙事学理论对《杰克逊的困境》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尝试性研究,以填补该小说文学研究方面的不足,丰富默多克及其小说的系统性研究。论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节引言部分首先介绍默多克的生平、文学创作经历、写作特色及其创作成果。同时这一部分还将简要介绍《杰克逊的困境》的故事情节。然后本文的作者将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出较为细致的分析。第三,介绍热奈特以及国内著名叙事学专家申丹的经典叙事学理论,并对本文即将应用到的叙事理论及术语进行解析。最后将对本研究拟产生的文学效果进行简要陈述。 第二章节主要分析《杰克逊的困境》的叙事结构。这一部分将为后文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对其叙事结构做完分析之后,本文作者将分析默多克在该部小说中所采用的复调叙事结构与其主题的暗合之目的,挖掘出叙事结构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凸显了小说所彰显的主题。小说所具有的复调叙事结构的多人物、多中心、多角度,非全知全能式的叙事特征隐射出了小说珍视他人的存在、追求至善真我的主题。 第三章节主要对小说中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作者所用的多样易变的叙事时间使得整部小说时间界限模糊,故事情节发展有张有弛。故事发生在当下,作者却以倒叙的方式于其中穿插叙述过去发生或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小说的正常时间顺序叙述常被倒叙或者预叙打断,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的界限被混淆甚至被忽略。这使得整部小说打破了线性叙事的传统。另外文本中对人物的悔恨反省的反复叙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第四章节依据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分析小说所采用的多重叙事视角。默多克在这部小说中采用了零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另外各种叙事视角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甚至出现重叠,使得小说中的故事于动态中向前发展,从而达到了独特的叙事效果和阅读效果。不同叙事视角间的不断交替即强调了读者的直接感知,同时也拓展了叙事空间,使得整个故事发展更为自由,更为灵活。 第五章节将对小说文本中不同的叙事话语进行分析。通过对转述话语、间接转述话语以及戏剧式转述话语的灵活运用,作者自如地控制叙事距离与叙事角度,同时还为读者留下了自我想象及自我创作的空间,从而使得整个故事的主题得到了拓展与深化。 第六章节为本文的结论部分。通过结合经典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小说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之后,本文得出结论,《杰克逊的困境》并不是其作者默多克写作生涯的退化之表现,它有着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这些独特的叙事技巧对叙事距离的自如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展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