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性能评估及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传统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持久性与可靠性评估目的:起搏器已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手段,但目前关于脉冲发生器及心内膜导线的长期性能评估尚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本研究旨在分析过去24年内临床应用的心内膜起搏系统的持久性及可靠性。方法:本研究入选自199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完成首次植入及更换起搏器脉冲发生器的成年患者,回顾性分析脉冲发生器与心内膜导线的使用寿命及长期性能,明确起搏系统发生更换的原因。结果:本研究共入选1403例患者,植入2369根导线。在长达9.1±3.1年的随访时间内,一共发生1538台脉冲发生器及120根起搏导线更换。脉冲发生器的平均寿命为8.3±2.4年,超过92%的更换是由于正常的电池耗竭。非正常原因更换,包括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生产厂家召回、感染及起搏系统升级,分别导致了4.0%、1.6%、1.1%及0.5%的脉冲发生器更换。每年因正常电池耗竭而发生更换的起搏器比例逐年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心内膜导线而言,5年、10年及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9.0%、93.7%及84.9%。在120根发生更换的导线中,主要原因是起搏与感知参数异常,占总更换的38.3%。其次是导线功能障碍,占总更换的31.7%。其他更换原因,包括导线脱位、感染及起搏系统升级分别占总更换的10.8%、10.8%及8.3%。对于使用超过10年的导线,电生理参数相较于植入时仍然保持稳定。结论:在过去24年中,临床应用的起搏脉冲发生器及心内膜导线性能令人满意。脉冲发生器的使用寿命较为持久,并且可靠性逐年提升。心内膜导线也表现出了长期的可靠性与电生理参数的稳定性。第二部分心内膜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的研究目的:心内膜导线的植入是传统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会造成三尖瓣结构的损伤,引起三尖瓣反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内膜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及长期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入选了自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首次植入心脏植入性电子器械并至少发生一次更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了植入手术及更换手术前的超声检查结果,并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记录入选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心脏性死亡情况。结果:本研究共入选了705例患者,其中245例(34.8%)患者在植入导线后8.0±1.8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加重至少两个等级)。相较于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而言,植入导线后三尖瓣反流明显加重的患者出现了右房与右室的明显增大。年龄(p=0.012)、房颤(p<0.001)以及植入前的三尖瓣反流程度(p<0.001)是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独立预测因子。经过4.5±2.4年的随访,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的生存预后,无论是全因死亡还是心脏性死亡,均明显优于出现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的患者(p值分别为0.019与0.044)。经多因素校正回归分析,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是全因死亡与心脏性死亡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7与0.026)。结论: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与年龄、房颤及植入前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有关。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其长期临床预后,包括全因死亡与心脏性死亡,均差于未出现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第三部分右心室中多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对心功能的影响目的:作为一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新方法,经导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目前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许多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其一生中可能会接受两次甚至是更多起搏器的植入。同样地,患者也有可能植入两个或以上的无导线起搏器,但尚未有研究讨论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器是否会对心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以中华小型猪为动物模型,探讨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装置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了25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4只接受了无导线起搏装置的植入(实验组),另外11只接受了除颤导线的植入(对照组)。每只动物均在右心室中分别植入两个无导线起搏器或两根除颤导线,每次植入间隔时间为1个月。所有动物在完成第二次植入后随访6个月。在基线、第二次植入及实验结束时通过超声心动图来评估实验动物的心功能情况。实验结枣后解剖动物尸体,比较附着在无导线起搏器和除颤导线的纤维物长度,并评估三尖瓣的受损情况。结果: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动物,自基线至实验结束,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均无明显变化。附着在无导线起搏器上的纤维组织长度为14.3±7.8毫米,明显短于附着在除颤导线上的纤维物长度(85.6±26.1毫米,p=0.01)。对照组有4只动物发生三尖瓣损伤,包括3只瓣膜穿孔,1只粘连,而实验组动物均未发生三尖瓣损伤(p=0.004)。相较于除颤导线,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所需的手术时间及射线时间并未有明显增加。结论:相较于除颤导线,在右心室中植入两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并未对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无导线起搏器装置对三尖瓣的损伤明显小于除颤导线。此外,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并未增加手术操作及X线暴露时间。在右心室中植入多个无导线起搏器装置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急性脑血管病(ACVD)是造成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和诊断水平越来越高,大大改善了患者预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但是致残率仍然较高[1
本文基于经济合作月发展组织(OECD)在2019年5月发布的《OECD Good Practices for Performance Budgeting 2019》的调查数据,对目前OECD成员国采用的绩效预算模式和工具进行综
教育实习是彰显师范类毕业生特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院教育技术专业近4年教育实习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实习流动性大、指导力度有限、实习时间短
目的调查男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分析男护士的工作优势特征,为男护理工作者的工作适合程度提供研究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质性研究和量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质性研究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