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医理论认为肥胖多属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上亦多从脾胃论治。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可以发现,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持久地刺激穴位,可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具有健脾理气、利湿化浊的作用。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据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及健康现状》中报道,我国成人超重率22.8%,肥胖率7.1%,估计肥胖症患者超过6000万。因此,积极探索起效快速、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寻求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而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SPSS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并制作随机分配卡片,置入不透光信封密封进行随机分组,将合格的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穴位埋线疗法,取穴以腹部及背俞穴为主,结合辨证配穴,每1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0例予电针治疗,取穴同治疗组,1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两组均配合饮食疗法及适当运动锻炼。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测量患者体重、BMI值、腰围等数值,以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证型、病程比较,并将两组治疗前体重、BMI值、腰围进行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平均年龄在40岁,中医证型以脾虚湿阻型为多见,平均病程6.5年。1.自身前后对照:两组治疗后体重、BMI值、腰围等三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种疗法均对肥胖有治疗作用。2.组间对照: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体重、BMI值、腰围下降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23.3%,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96.6%;对照组临床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13.3%,显效率为56.6%,总有效率86.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电针均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两种疗法均有改善肥胖患者形体的作用,但穴位埋线优于电针治疗,此疗效可能与穴位持续刺激效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