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中,社会一般被划分为两种性质,用涂尔干的话说,一个是“有机团结”,另一个是“机械团结”,用我们的话就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1](费孝通,1998)。乡土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在这个自己自足的社会中,人们是不需要流动的,他们在血缘和地缘的基础上,以自己和家庭为中心,画出了一个大的人情圈。在这个圈子中,人们熟悉交往的法则,他们通过人情的往来调整着彼此之间的关系、维护着村庄的团结和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加快,人情消费给村庄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人情消费的不断升级,加重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流动,但是村庄中的人情交往格局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个农村地区婚姻礼仪的考察,分析农村中人情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针对当前农村居民不合理的人情消费,希望通过有效合理的引导,对新农村建设有所帮助。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对婚姻礼仪的考察,寻找村民人情消费的原因,这里主要有传统和现代两方面的因素,处于城市外围的农村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需要通过人情消费来建构村庄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情感的认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在人情消费过程中也出现了敛财、投机的心理,这些对现代农民人情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人情消费有助于巩固、维护并拓展人们之间的关系,增强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村庄内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同时,人情消费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后,针对农村居民人情消费的不断升级,提出相应对策,引导村民进行合理、健康的人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