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微、三农等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复苏难题和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因此从2014年4月25日开始,中国央行通过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对中小企业实施定向调控政策,以期实现“定向滴灌”,凸显和加大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实体经济控制融资成本,减少融资限制。目前这项新的政策能否真正起到其预期作用还有待验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对定向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精准度,进一步改善其执行效果。本文基于A股和新三板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倍差法(DID)检验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是否对农业和小微企业等“弱势部门”的融资约束产生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所有样本企业的融资约束均得到缓解,且农业和小微企业的改善程度比非农业及大型企业更加显著。未来要从提升定向降准政策有效性、创建动态考核机制、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透明度、降低放贷标准、建立配套政策体系五个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为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创造融资便利,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更加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