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出版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28061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图书出版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传统法律图书出版管理中,存在出版工作流程复杂、出版审核周期长、法律图书出版政策性强等应用问题。如何结合IT创新技术对法律图书出版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是一个较具应用价值的工程选题。为此,论文在充分分析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围绕法律图书选题、出版、结算和发行等展开深入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工作。针对法律图书出版管理的特点,研究并设计法律图书出版系统架构,采用J2EE的分层体系架构,融合JSP、JavaBean、EJB、JDBC等开放技术,基础平台选择了ORACLE数据库和WebLogic应用服务器。同时,基于SOA技术设计高弹性、可伸缩的系统架构,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应用,使之可更从容地面对出版流程变化。系统的功能采用全流程、模块化设计以满足高并发性需求,系统对于数据库的操作引进了中间层,通过远程处理技术为客户端业务处理提供统一接口。数据库系统建立法律法规数据库、作者数据库、案例数据库以及包含法律类习题库内容的设置,更加符合法律图书出版的需求。在安全方面,软件采用多级权限控制系统,用户的操作都写入操作日志,管理员可随时查到哪些用户在线,做了哪些操作。本论文集审稿、发稿和编印为一体,以编务为中心、法律图书成本统计为核心,实现了编务模块、出版模块、结算模块、发行模块、财务模块和分析模块等功能模块。系统具有灵活的处理流程,用户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程,在自定义的流程中可加入对于法律敏感词汇定制筛查和比对功能、争议性的研究与司法解释的判断的矛盾性进行判断的模块化工作流程。系统设计实现了智能审稿、选题智能接收的模块,主要应用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等,同时与分析预测、优化整合等创新管理理念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法律图书数据的充分挖掘与分析。该模块包括选题申报、选题维护、选题复核、选题论证、选题审核、选题审批、选题签发、选题论证、重大选题备案和选题交接等部分。能够实现法律敏感词汇、敏感人物、法律争议性内容的智能检索,进行筛查、智能标签分类等。论文最后设计并实现一个易操作、可扩展的法律图书出版信息管理系统,经过系统测试,系统运行文档,各业务流程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其他文献
我国疆域辽阔,农耕土地受到各阶层人民的高度重视。为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持有权符合人们心理需求,开展土地确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农村地形条件复杂,无形中加大土地确权工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宗教借助网络传播、宗教组织开始依托网络平台活动。网络技术的加持,使宗教打破了世俗化困境,大量宗教网站、自媒体涌现,通过网络在现实社会中寻回影响力。基督教在互联网浪潮中最为突出,其中掺杂着大量带有渗透颠覆倾向的非法传教、煽动事端信息以及传递西方“普世”价值的信息,突破国界、避开监管在网络中传播。这给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宗教事务管理秩序带来了极大挑战。出于当前基督教渗透现状和研究
通过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桌面虚拟化的概念,讨论了桌面虚拟化是什么和在校园网环境下能做什么,最后给出了这项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途径和高校校园网应对的策略
周恩来对毛泽东若干重大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与毛泽东相比较,周恩来经济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善于将原则具体化、理论实践化、目标步骤化.另一重要特点是注意处理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的管理体制,从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阐述了体育科研的管理工作,认为只有在科学的管理下,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研究力量,提高
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y Modeling Language)是面向对象软件建模的国际标准,但是UML中缺乏对过程的可视化静态建模部分.抽象逻辑结构图ALSD(Abstract Logical Structure Diagr
全球贫困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伦理学话题。从道义的角度来看,济贫是一种道德义务而不仅仅是一种出于同情或怜悯的慈善,并且这种义务视情况既可以是道德上的不完全义务,也可
在教学过程中,个性化阅读不能脱离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除了有适时适度的引导外,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静思默想。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ersonaliz
【正】 前言遵循教育评估的整体性、实效性和社会性原则,我们改变了以往只从教学过程做调查的习惯,直接面向教育对象,对文革后1096名(男682、女414)本科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较大
在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可以利用创设情境,表情朗读,抓动情点,扩展视野等教学方法来达到对学生的情感渗透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