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均是喀斯特地形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其中白头叶猴为中国广西所特有,它们被局限在左江和其上游明江所围成的不足200km2的三角地带,左江和明江对岸的喀斯特森林则为黑叶猴的分布区,两者形成了一个隔江相望的分布格局。2013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的一群白头叶猴和两群群黑叶猴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采用物种生态位的方法和思路研究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相似性,以期探讨它们对邻近而且相似的生境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这两种濒危灵长类的异地保护、人工养殖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属于典型的叶食性灵长类,树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67.4%和67.7%;其次为果实,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13.0%和17.9%;花、种子和其他的食物部位所占的比例均不超过1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PS)平均值为0.73,最大的是8月,为0.91,最小的是12月,为0.29,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白头叶猴取食了104种,黑叶猴取食了98种植物,两者累积的食物种类有138种植物,其中有69种植物是它们共同取食的种类,占了取食种类的50.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取食共有32种主要食物中,其中共同取食的植物有17种,相似度(J)达到了53.1%。说明在食物种类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程度会导致它们在食物的利用上产生激烈的竞争。3.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有较宽的食物生态位(4.02VS3.71),表明它们均能很好的适应喀斯特石山。白头叶猴总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黑叶猴的要高,只有4月份和8月份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白头叶猴宽(黑:4.00,白:3.68;黑:4.06,白:3.8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性指数(PS)为0.59,各月份的相似性指数在0.27与0.61之间变化;而且,主要食物的相似性指数更是达到了0.66,每月取食前10种植物的相似度均高于每月整体的相似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程度高,二者的主要食物十分相似。4.在山体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生态位宽度相差不大(1.74VS1.66),并且不管是全年、雨季还是旱季,都喜欢在悬崖活动,其次是山坡,而山脚部分除了白头叶猴偶尔到达外,黑叶猴几乎不会在山脚区域活动。在对树层利用维度上,白头叶猴比黑叶猴空间生态位更宽(白:1.34VS:1.10),白头叶猴在地面、底层和中下层的活动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0%左右),而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在底层活动的,比例接近5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空间上的综合生态位相似度非常大,相似度最小为0.76(4月份和12月份),最大的甚至达到了0.94(8月份)。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管是在山体还是在树层这两个维度上,它们的生态位相似度都非常高,说明它们对不同山体部位和树层高度的利用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