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氧镁水泥材料耐水性的改性与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氧镁水泥是由轻烧氧化镁和一定浓度的硫酸镁溶液配制而成的一种气硬性胶凝材料,具有质量轻、体积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但是,与氯氧镁水泥相比,硫氧镁水泥早期强度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为此,本文基于硫氧镁水泥的基础配比,选择性添加助剂和工业废弃物,发挥不同材料的协同耦合效应,开发一种力学强度高、耐水性好、生产成本低的硫氧镁水泥技术。
  首先,固定氧化镁质量,研究了硫酸镁溶液浓度、水固比等因素对产品力学强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确定基础配比为:水固比为0.7,硫酸镁溶液波美度为28°Bé。在此基础配方上研究不同助剂对硫氧镁水泥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柠檬酸和磷酸对硫氧镁水泥的力学强度有明显提升,在柠檬酸掺量为1.5%时试块抗压强度是空白组的2.3倍,磷酸掺量为0.8%时较空白组抗压强度提高了80.4%,且成本较低;粉煤灰对硫氧镁水泥的耐水性能有较大影响,粉煤灰在掺量为25%时,胶凝材料软化系数提高了66%;硅灰、沸石以及含有不同结晶水的石膏产品对硫氧镁水泥的性能改善均有一定效果。
  其次,研究了不同材料复掺在硫氧镁水泥改性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由此得到两类适宜的复合改性助剂:柠檬酸-粉煤灰体系和柠檬酸-CS废渣体系。结果表明:在柠檬酸0.3%、粉煤灰35%时,抗压强度达到52.4MPa,软化系数达到1.10;在柠檬酸0.3%、CS废渣2%时,硫氧镁水泥的抗压强度达到68.3MPa,软化系数达到1.07。
  利用镁法脱硫废水代替七水硫酸镁,并添加不同的工业废渣,制成硫氧镁复合建筑材料,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实现镁法脱硫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在水固比为0.7,硫酸镁废水波美度为20°Bé时,复合改性剂适宜用量为:磷酸0.8%、废聚氨酯泡沫1%、废玻璃钢纤维1.5%、脱硫灰15%(均以氧化镁质量百分比计)。提高脱硫废水波美度,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和耐水性能。在脱硫废水为28°Bé时,材料抗压强度提高至48.8MPa,软化系数为0.95,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19W/(m2K)。
  采用XRD、SEM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硫氧镁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的分析。改性前试样是疏松的Mg(OH)2片状结构,改性后变成致密的针棒状5Mg(OH)2·MgSO4·7H2O(简称5相)晶体。硫氧镁水泥耐水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量的Mg(OH)2的存在。改性后的硫氧镁材料水化后的结晶度显著提高,且5相晶体在浸水后仍然大量存在,说明改性剂的加入对5相晶体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保证了硫氧镁材料良好的耐水性。XRD分析还表明,脱硫废水代替七水硫酸镁生产硫氧镁材料的工艺中,适当提高脱硫废水的波美度,尽管硫氧镁材料的水化产物种类基本不变,但是5相晶体含量有所增加,提高了体系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
其他文献
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沸石分子筛,是近年来粉煤灰高值化利用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加热和化学改性手段,开发用于处理亚甲基蓝和甲基橙废水的沸石分子筛吸附剂,旨在降低成本,物尽其用。  首先,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沸石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将粉煤灰原料经球磨,加酸除杂后,通过微波-水热法合成粉煤灰沸石,再将合成后的粉煤灰沸石(以下称FZ)利用CTAB进行改性,得到C
在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传统的液体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对环保的要求。为了克服均相液体酸催化剂在设备腐蚀和分离方面的缺点,本文采用离子液体聚合物当作催化剂,以酯化反应作为目标反应研究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离子液体作为固体酸,在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同时,也减轻了设备的腐蚀,还能够减少后续的处理工艺。  为了研发出合适的催化剂,本文采用酚醛缩合合成了一种强酸性阴阳离子共聚聚合离子液体,并通过红外光谱证明
随着我国工业高速发展,高COD、高浓度、高色度、高毒性和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废水排放量问题日益严峻,在废水中以苯酚为代表的有机物降解难度大。当前需要找出一种更加有效的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本论文制备了以MgO为基础的高效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化净化苯酚废水。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首先,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氧化镁/活性炭(AC)复合材料催化臭氧氧化水中苯酚。用IR
学位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长期以来利用方式相对单一,约70%秸秆被直接燃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研究开发规模化高效利用秸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炭是生物质热解炭化形成的功能材料,因其低污染性和良好吸附性能,在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炭不仅能够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还能实现资源化利用。本论文以棉花秸秆为生物质资源,利用连续流化床技术制备生物炭工艺,并
学位
硫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具有白度高、耐热、耐腐蚀、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橡胶、造纸、油墨以及颜料等行业。但是由于目前制备的产品在品质和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硫酸钡表面具有较高的表面能,相邻颗粒间容易发生团聚或者结块;另一方面由于硫酸钡表面具有亲水疏油的性质,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有机高聚物的化学亲和性、相容性差,导致在硫酸钡的应用和生产过程中
学位
他唑巴坦是迄今为止临床上最强的酶抑制剂和最弱的酶诱导剂,是一种体内毒性较低、产物稳定性高且抑菌活性高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最重要的是它能与多种抗生素联用,均可获得极其有效的协同作用,医疗表现效果比各类抗生素单独使用强很多倍。由于他唑巴坦本身具备的多种独特优势,其被称为最值得研究的抗菌药物。但是现有他唑巴坦的合成路线中仍然存在较多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因素,例如:合成路线冗长复杂、反应中间体系所使用的物
学位
有机染料由于具有理论上结构可控、合成过程环保、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染料在电池中的电子激发、转移的性能,本论文设计了3类共15种染料,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染料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结构、电子分布、能级和光谱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空穴-电子分析和IFCT方法定量考察染料分子在电子激发过程中电子转移量,明确了电子激发的类型。  (1)RL1系列染料
多孔碳材料由于其多种优点在电化学、生物医药和催化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多孔碳材料在电化学方向的应用已经引起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和探索。本文采用合适的硬模板分别制备了不同形貌的多孔碳材料,并探究它们在超级电容器方向作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以埃洛石为硬模板,以3-氨基苯酚单体为碳/氮源,通过单体自沉积策略制备氮掺杂介孔碳管(NMCT)。该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热解温度和
化学溶剂法捕集CO2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之一。乙醇胺(MEA)水溶液是最广泛应用的吸收剂,但存在再生能耗高、溶剂损失大、高腐蚀性等问题。前期工作发现MEA非水吸收剂在降低能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本论文构建了有机仲胺2-(甲氨基)乙醇(MAE)与醇醚溶剂组合的新型非水吸收剂体系,有望在反应热、溶剂损失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并对该体系的捕集性能、再生能耗、吸收机理、物化性质、溶解度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高性能
学位
自21世纪以来,全球的能源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实现能源的转换并存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由于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造价低廉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近年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电极材料的选择并优化是超级电容器研发的核心问题。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最早使用的电极材料之一,具有高导电性、优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广泛的原料来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