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通过比较绿萝花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小鼠血糖、炎症因子及免疫组化的差异,探讨绿萝花对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的共同治疗作用及作用靶点。 方法:清洁级C57BL/6N雄性小鼠30只,8周龄,体重20±2g,适应性喂养一周。实验共分五组:空白组、模型组、绿萝花大剂量组、绿萝花中剂量组、绿萝花小剂量组。模型组为在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其中,T2DM造模方法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PD造模方法为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联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在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模型成功的基础上按绿萝花75g/kg、50g/kg、20g/kg灌胃给药。实验过程中,每10天测一次小鼠血糖及行为学。治疗30天后处死全部小鼠,取脑黑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黑质内炎症介质的含量变化,免疫组化观察黑质内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水平。 结果: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的小鼠模型。血糖:与模型组相比,干预20天后绿萝花大剂量组小鼠血糖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天后,与模型组相比,绿萝花大、中剂量组小鼠血糖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空白组未出现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模型组出现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与模型组相比,干预20天后绿萝花大剂量组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天后绿萝花大、中剂量组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区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干预30天后绿萝花大剂量组小鼠黑质区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区NF-κBp65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30天后绿萝花大剂量组NF-κBp65水平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腹腔注LPS联合MPTP,可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模型。绿萝花具有降糖及抗炎的功效,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帕金森病复合模型大鼠体重、血糖、炎症反应的损伤、NF-κBp65阳性细胞数,考虑炎症反应是绿萝花干预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的共同作用靶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