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篇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等相关理论,并结合实际探讨企业年金制度的论文。 本文由绪论和正文六章组成。 绪论概述了选题的意义、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目标、方法和框架。 第一章论述了企业年金的基本理论及其产生和发展。企业年金,是在政府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雇主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雇员退休后的收入水平而建立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它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人寿保险相比都有自己的特点。 企业年金制度的相关理论,包括分配属性、企业年金与税收、企业年金体现的经济关系、企业年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三个支柱理论等。企业年金的产生和发展。企业年金的产生于职业年金,是雇主随机为雇员提供的一种养老保障。随着社会保障预算赤字日益增加,各国都不断下调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企业年金还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章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运行方式以及对基金的控制程度,企业年金存在的形式主要分为投保型、自我管理型、雇员持股制。投保保型企业年金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团体年金,一般比较适用于小企业;自我管理型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自行建立和操作的养老保险,大型企业趋于采取这种方式;雇员持股制是投资于公司股票的有限制的出资制度。 从企业年金方案设计的来划分,可以分为缴费确定型方案、待遇确定型方案及混合型。在缴费确定型方案中,所有参加该企业年金计划成员未来所缴纳的保险费,完全是确定的;在待遇确定型方案中,企业年金方案的设计者事先将参加养老保险雇员未来的待遇标准加以事先明确和确定;混合型吸收了缴费确定型方案和待遇确定型方案的优点,形成两种方案特点都有的新型方案。 在这章还论述了企业年金的筹资与运行模式。企业年金是由企业和雇员共同缴费进行筹资,运行模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与完全积累制三种,通过对不同运行模式的利弊分析,指出采用完全积累制更能适应当前潮流。 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几种企业年金的运作管理模式。一是美国401K计划。美国的养老金管理被称为“最佳实践”模式,除了强调“受托人责任”和“审慎人原则”外,法律和监管机构对年金各角色没有大多的约束。401K计划属于一种“现金或延迟支付计划”,即雇员授权雇主扣缴税前工资的一部分,存入雇员个人的401K账户。 二是澳大利亚的公司养老金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一个“受托人实体”为运作中心,全面负责基金的管理和控制。澳大利亚的养老金管理可称之为“统一管理”模式,该国的法律对受托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托管银行的任职资格、运作标准、准入退出程序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三是香港强积金的制度。强积金是以职业为基础的退休保障计划。雇主要负责为雇员登记参加强积金计划。强积金计划可由一个或多个成分基金组成,而每个成分基金都有其独立的投资策略。成分基金可直接投资于准许投资项目如证券、债券等,或投资于核准汇集投资基金。强税金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证券、期货、银行存款及外币等等。 第四章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现状与运作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年金制度背景、发展规模,作出了总体评价。其次,阐述了发展企业年金的必要性。建立我国企业年金制度,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现行我国企业年金的运作管理模式。现行企业年金制度的主要政策要点包括:实施主体和条件、决策程序和管理组织、资金来源和列支渠道、记账方式和计发办法、供款方式和水平、享受条件和待遇给付、经办机构、基金运营和转移等;本文还阐述了我国养老保险的改革基本思路及单位实行企业年金的基本条件。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基金模式选择缴费确定型比较适宜。本文还从供款及待遇水平、资金渠道、领取待遇方式、经办机构、管理监督、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责、鼓励投资等方面作了阐述。 第五章论述了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是企业年金制度本身的内在要求,它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可以减少计划的缴费水平,可以提高年金计划参加者的支付待遇。企业年金基金可投资范围包括:债券、股票等证券市场工具;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短期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抵押贷款;直接投资等。 第六章论述了企业年金制度的监管。企业年金监管的必要性在于从20岁缴费到60岁领取待遇的漫长时期,有许多风险因素,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管理规章,进行有效地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强制处理。 综合各国的管理经验,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政府在制定监管制度时,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一是以保护参保人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二是防止国家的优惠税收政策被滥用;三是让市场竞争成为制度运行的主要方式,在市场失效的地方政府才出场。 本文还对企业年金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这些措施包括;要求年金方案备案,并制定检查制度;针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年金基金管理人和年金基金托管人的资格认定;对年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