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 Ia基因C807T、P2Y1基因A1622G二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GP Ia和 P2Y1参与介导胶原与血小板聚集反应。研究发现C807T和A1622G基因突变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异常。本研究旨在研究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 a基因C807T、P2Y1基因A1622G二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急诊内科病房住院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的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后患者190例,入院后记录病例资料,完善其常规、生化检验及影像学等检查,服药至少第7天后,抽取肘静脉血,一份通过测定其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AR)和阿司匹林敏感组(AS)。另一份血提取患者DNA,进行PCR扩增、酶切及凝胶电泳,观测C807T和 A1622G位点是否发生突变,然后对DNA扩增产物进行基因直接测序,测定C807T、A1622G基因位点的突变,并通过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阿司匹林抵抗的因素。  结果:  190例患者中有29%(n=55)的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组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ADP诱导剂组68.0±7.42,AA诱导剂组32.52±11.42;AS组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ADP诱导剂组38.90±13.59,AA诱导剂组10.45±5.55。GP I a基因C807T在AR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AS组(χ2=12.848,P<0.05),AR组的(TC+TT)基因型的频率高于 AS组(χ2=6.138,P<0.05)。P2Y1基因A1622G在AR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AS组(χ2=8.527,P<0.05);AR组(AG+GG)基因频率高于AS组(χ2=5.346,P<0.05)。血小板膜GPⅠa T807等位基因(OR=4.36,95%可信区间为2.86~9.38)和 P2Y1G1622等位基因(OR=3.76,95%可信区间为2.87~10.52),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显著相关。对于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大和糖尿病史也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结论:  膜糖蛋白(GP)Ia基因807C>T以及P2Y1基因1622A>G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有关。年龄大及患有有糖尿病史也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为教育重中之重,现代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成才立交桥已经形成,除了就业这条出路外,职校生升学有望,出国有门、创业有径。现在的职校生有以下多种途径进入高一等职业院校进行深造。  一是通过对口单招升入高级院校就读。  二是通过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来深入高级院校就读。普通中学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每年一次的技能竞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