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立足不对称和标记论,对量度形容词“多”和“少”在构词、搭配和句式中的现象加以描写,并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全文的主体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量度形容词"多”和“少”的构词不对称现象。“多”和“少”的基本义分别表示具体事物的数量大和小,而两者在基本义上的差别和词义引申途径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作为语素成词时表现出不同的构词能力,主要体现在构词数量和构词方式的不同,而“多”的构词数量明显强于“少”,构词方式更多样。第二部分考察量度形容词“多”和“少”在句法分布上的不对称。"多”相对于“少”有更强的构词能力,体现在句法分布上则可以进入多种格式表达更丰富的意义,而“少”则相对贫乏。典型性的不对称重点体现在“多”和“少”在“得”后面作补语的差异,作状语则受动词本身特点的制约和影响。第三部分考察量度形容词“多”和”少”在句类构式层面的不对称。“多”和“少”由于在作补语时的不对称差异明显,导致两者在差比句中的不对称现象也最为明显。在疑问句中的不对称考察则更多涉及语用方面的分析,感叹句中的不对称现象关乎认知能力的不同和且与两者的词义有直接关系,祈使句中的分布差异重点在于肯定性祈使句和否定性祈使句中。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对量度形容词"多”和"少”的构词能力不对称进行全面细致的描写和解释;2.对量度形容词"多”和"少”在差比句和祈使句中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系统描写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