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提升。在核工业及冶金业等行业中常常发生熔融金属在非正常的条件下与冷却剂进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蒸汽爆炸,危害周围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这种蒸汽爆炸近年来在冶金行业的事故中频发,此外在人类核工业历史当中,也曾发生过三起较为严重的因熔融物与冷却剂非正常接触引发蒸汽爆炸而导致的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高温熔融物与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各种金属材料的需求日益提升。在核工业及冶金业等行业中常常发生熔融金属在非正常的条件下与冷却剂进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蒸汽爆炸,危害周围设备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健康。这种蒸汽爆炸近年来在冶金行业的事故中频发,此外在人类核工业历史当中,也曾发生过三起较为严重的因熔融物与冷却剂非正常接触引发蒸汽爆炸而导致的严重的安全事故。由于高温熔融物与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繁多,过程机理还不能被人们完全理解和掌握,目前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能做到准确的预估事故发生以及安全预防。因此,开展高温熔融物与冷却剂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熔融物与冷却剂相互作用这一过程的各种现象和机理,以及过程中伴随的熔融物碎化和爆炸的过程,本文自主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用于相关研究的实验系统,通过使用高速相机对这一过程进行拍摄以及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对爆炸过程的超压进行实时数据记录,探讨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机制和原理;通过对产物的各项分析,来理解这一过程所伴随的化学现象以及反应,研究蒸汽爆炸中化学爆炸对其影响程度。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开展了熔融铝液柱与冷却水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熔融铝液柱与冷却水相互作用过程可能发生爆炸现象。爆炸分为局部爆炸和充分爆炸两种类型。发现金属温度越高、下落高度越大,发生爆炸的概率将越高。其次,对不同实验现象中压力传感器记录到的超压峰值进行了比对,通过计算得出各组爆炸中释放的爆炸能量以及熔融铝能量转化为爆炸能量的能量转化效率。实验中记录到的最大爆炸能量为143KJ,爆炸超压为0.278Mpa,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了18.44%。通过现象以及数据的分析,提出在熔融铝液柱与冷却水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金属发生不同程度爆炸的原因在于铝表面的氧化层以及维持其内部稳定状态的表面张力,而金属铝的温度以及下落高度对氧化层以及表面张力的影响程度明显。分析了熔融铝液柱与冷却水相互作用实验产物。根据金属产物外部形态特征,将固体产物分为三种类型,气体产物则主要由氢气组成。然后对金属三种类型产物的质量分布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同爆炸类型的实验中产生的产物种类是不同的。同时对产物的物质组成通过专业设备进行了检测,发现产物主要由铝、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铝组成。发现不同的爆炸类型对其物质组成也存在影响。说明不同的爆炸进行的是不同的化学过程。实验对气体产物进行了收集,并发现不同的工况中气体收集体积与金属铝温度、下落高度、质量都存在着明显的关系。随着金属温度的升高,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熔融铝液柱质量的增加,收集到的氢气体积增加。但是,不同熔融铝液柱下落高度条件下,收集到的氢气体积无明显变化规律。当金属铝与冷却水接触并产生氢气时,其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扰动而使氧化层发生形变,导致水与金属进一步接触;同时铝的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失去了氧化膜保护的金属铝会直接暴露在水中,与水剧烈反应并碎化或者爆炸。
其他文献
在我国交通、采矿工程领域中,时常出现因特殊环境条件影响而布置的小间距隧道,这些隧道往往易受到邻近工程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形、破坏甚至坍塌,因此对开挖过程中的小间距隧道及中间岩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依托华北某煤矿的泥岩地层巷道工程,采用FLAC3D、PFC3D等数值模拟工具,针对小间距深埋巷道开挖过程中对邻近巷道围岩及岩柱所产生的应力重分布机制及空间位移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
精细描述、快速量测、直观表征岩体结构及其质量等级空间分布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如何高效率地进行岩体质量的评价、直观地三维展示岩体质量状况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基于Matlab开发了裂隙辨识程序提取近景摄影照片中的裂隙信息,并依托实际的矿山工程,实现了岩体质量的动态分级及其三维可视化。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如下:(1)数字近景摄影方法克服了传统裂隙统计测量方法的不足,为实现高效精确的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区内产出典型的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矿床。铜陵矿集区北部的繁昌火山岩盆地内发育白垩系火山岩,火山岩覆盖区找矿一直是成矿带找矿的重要方向。铜陵矿集区和繁昌火山岩盆地已经取得丰富的矿床学研究成果,在铜陵-繁昌过渡区中已经发现的姚家岭大型铅锌多金属,相关研究较为深入;但区内桂花冲矿床研究集中于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等方面,对成矿条件方面研究相
关于稀土化合物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已有研究报道,多为一种稀土化合物的单一添加,鲜有关于两种稀土化合物共同添加对PTFE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影响。本文选用稀土氟化镧(LaF3)和氟化铈(CeF3)作为功能填料,石墨作为基础填料制备了PTFE基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PTFE基复合材料在对偶件表面上形成的转移膜,探讨了转移膜厚度和覆盖率变化,以及LaF3/CeF3对PTFE基复合材料摩擦界面微观结
GIS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性高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盆式绝缘子是GIS的核心绝缘部件,受生产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其表面和内部可能存在多种绝缘缺陷,因此在运行中容易发生局部放电,加速盆式绝缘子的绝缘损坏过程。目前对于盆式绝缘子局部放电识别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在实验中建立了盆式绝缘子典型缺陷局部放电实验平台,采集了大量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
氢气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传统燃料的清洁能源。目前,制备氢气的几种主要方式包括氯碱工业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和化石燃料制氢等。其中,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有效制备高纯度氢气的方法。但是,水的分解反应是一个较难发生的过程,每摩尔水分解需要237 k J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用来克服阴极HER(析氢反应)和阳极OER(析氧反应)的能垒,此外,电路中电阻和离子的迁移也会提高电解电压。过高的电解电位使得电
大数据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思维为地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从数据出发,以数据驱动模式去分析地质问题,可能得到一些优于传统地学分析方法的结果,在矿床地化异常识别、元素迁移分布等方面数据驱动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主要以南陵-宣城矿集区内的荞麦山铜硫矿床为研究对象,以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PXRF)技术为数据获取手段,在系统收集整理了与研究区有关的地质资料、剖面资料、钻孔资料、论文文
本文以纯镁为基体材料,纳米级SiC粉末为增强体颗粒,使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出了x%SiC/Mg基复合材料(x=1、3、5、10、15)。对制成的SiC/Mg复合材料表征了其显微组织和金相形貌,并使用压缩试验分析了SiC/M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讨论了纳米级SiC增强体颗粒的引入对材料自身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也对SiC/Mg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模拟试验,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这两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是世界Au、Ag贵金属矿床的一种重要类型,全球大型Au、Ag贵金属矿床及Pb、Zn、Cu等有色金属矿床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该类矿床在矿床成因等方面研究还有待深入。黄竹园银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庐枞矿集区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小型浅成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为矿集区内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对其研究以完善补充矿集区内成矿类型。本文主要在矿床地质勘探资料基础上,重点对黄
在相变材料的选择方面,石蜡因为其潜热高、相变温度丰富等优势,在近些年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石蜡具有相变状态发生改变,具有难封装和导热系数较低的劣势,所以经常选用膨胀石墨作为载体材料进行石蜡的定形。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虽然可以解决石蜡的封装泄漏问题,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蜡的热导率,但是石蜡/膨胀石墨的体积较大,在应用封装时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本文探讨了使石蜡定形的最小膨胀石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