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提升他们的践责能力,才能使其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和祖国的重托。受周围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对责任认识不全面和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在关键期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培育既丰富了德育的重要内容,也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初中生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接受系统的、规范的、严格的责任意识培育的重要渠道,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兼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把他们培养成有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的新一代刻不容缓。为帮助初中生树立责任意识,本研究从初中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责任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责任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即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集体负责以及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并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六册道德与法治课教材,详细梳理、归纳了有关责任意识培育的具体内容,进而从素质教育的倡导、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实生活的呼唤三个方面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并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初中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现状,发现并找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责任意识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和多方参与原则的前提下,从分析教材与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落实教学效果、完善评价机制和多学科参与培育八个方面来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课堂,以求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责任意识培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