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地处苏南腹地的金坛经济发展较好,尤其是2015年撤市并入常州市后,工业发展上了新台阶,经济增速跃至苏南前列。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许多农村土地被规划为工业用地,土地上的农民被拆迁安置,大量的安置社区拔地而起。如何将这些矛盾突出、问题众多的安置社区治理好,将这些处于弱势状态的失地农民生活安排好,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巨大难题。我们每个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单独的个体再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载体,万千的社区再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将社区治理好,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美好需要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然要求。即使是安置社区,即使是失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不应打折扣的。政府有义务提供人力与财力保障安置社区居民的生活,有责任引导居民对社区进行自治,通过共同努力,打造不逊于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给安置居民提供美好的居住体验。金江苑安置社区在2008年投入使用,是金坛地区最早的安置社区,而金坛地区安置社区大规模建设与投入使用在2013年左右,在2016年达到井喷期。本文以金江苑安置社区投入使用近十年以来,治理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社区治理经验,对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希望为本地区的其他安置社区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社区与社区治理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并指出研究所需要的城乡一体化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与善治理论。第三部分,主要是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困境与原因分析。这部分内容分别从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情况、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这三个层次进行递进式阐述。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情况从人员、管理结构、基础设施、经济、物业服务及治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政府大包大揽带来组织结构不合理;治理主体单一导致治理力量不足;缺乏自治平台致使居民自治水平低;安置社区多方因素导致物业与治安差。第四部分,主要是当前国内外社区治理的经验介绍,为改善金江苑治理现状提供经验借鉴。首先介绍国外的澳大利亚和日本的社区治理经验;然后介绍国内的沈阳、武汉江汉、深圳坪山地区的社区治理改革取得的成效;最后就国内外的经验与金江苑安置社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几点可以借鉴的经验: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相辅相成、理顺社区的组织结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第五部分,对金江苑安置社区治理困境提出对策。重点从探索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与治理结构的构建,多元治理主体的参与,居民自治力量的培养等方面,结合金江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点治理建议:一是重构社区的组织结构,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做好“居站分设”来保障公共服务和社区自治的实现;二是引入多元主体、多种力量来参与社区治理,譬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培养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三是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政府、社工、志愿者、民间组织来鼓励与引导居民表达诉求,进行自我管理与服务;四是多措共举提高安置社区品质,进行网格化管理来夯实安置社区的治理基础,优质的物业服务来打造有品质的安置社区,进行社区突发事件专项管理来保障社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