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脂质为骨架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近年来研究十分活跃的靶向控释胶粒给药系统。本课题选择硬脂酸、硬脂胺作为SLN给药系统的载体材料,以胰岛素(insulin,INS)为模型药物,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INS-SLN),考察各制备因素对药物包封率的影响,测定纳米粒的表面电位、粒径分布。采用化学嫁接的方法,得到硬脂胺(octadecylamine,ODA)的异硫氰基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荧光标记固体脂质,用差示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法考察嫁接物的结构;由冻融试验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纳米粒进行再分散性研究;以pH 7.4PBS为释放介质,进行质硬脂胺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通过大鼠灌胃,研究荧光嫁接纳米粒载体肠道吸收机制;以糖尿病模型大鼠经呼吸道插入给药,对载药纳米粒进行体内药效学研究。 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硬脂酸纳米粒,其粒径在300~500nm之间,荷负电,表面电位为21mV;在pH 3.5、5.3、7.5的分散介质中,胰岛素包封率分别为10.7%、12.2%、10.3%;通过加入荷正电的凝聚剂三氯化铝,使纳米粒凝聚,易于分离。 硬脂胺异硫氰基荧光素嫁接物经差示热分析表明有新的晶型产生,红外光谱证明嫁接物中有酰胺基的存在。 制备硬脂胺载药纳米粒的过程中加入三聚磷酸钠,包封率提高至84.3%,硕士论文:胰岛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药效学研究其粒径和电位分别为365.Inln、+2.3 mV。由冻融试验对不同浓度的三种冻干保护剂(泊洛沙姆、甘露醇和甘氨酸,终浓度分别为0.1%、0.3%和0.5%)进行筛选,结果浓度为0.5%的的甘氨酸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粒径和电位的影响最小;再分散试验表明冷冻干燥过程对INS一SLN的物理性质未见有明显影响,且在水中的再分散性良好。 在pH 7.4 PBS释放液中,载药SLN在释药初期(lh)有药物的突释现象 (释放了药物总包封量的35.63%),随后SLN中的药物呈持续释放,至24h药物的累积释放量为67.30%,表明SLN是一种脂质的骨架结构,可产生缓释效果。 胰岛素SLN经呼吸道插入给药后,其生物利用度是皮下注射的95.54%。但胰岛素SLN的降血糖作用更加温和,维持时间明显延长,12小时时的血糖值仅恢复到给药前的80%,而胰岛素溶液的呼吸道插入给药和皮下注射给药均恢复到了给药前的水平,表明胰岛素SLN具有明显的长效作用。荧光标记固体脂质通过大鼠灌胃,发现淋巴液中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血液,表明这种固体脂质纳米粒由口服途径给药,可经消化道淋巴完整吸收进入淋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