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中央苏区和解放区土地政策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政策是农村经济政策的基础和核心。它关系着农村土地能否被充分合理地利用;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权益;关系着农业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问题。本研究从农业经济史角度,运用文献法、及农业经济学原理研究分析法,对解放前中共土地政策问题,按照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土地革命时期,重点以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领导的土地制度改革,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土地问题的法规,其以作为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初步形成的标志性的《井冈山土地法》进行了具体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对1942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中的减租减息政策进行了背景研究,并且以陕甘宁地区为例对其土地政策的贯彻和实施进行了个案分析;解放战争时期,由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制定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的基本形成,从而对其进行了重点分析。 通过对解放前中共土地政策进行分析,透视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取得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启迪和借鉴。尤其在物权法出台后物权进一步明晰的今天,吸取历史经验完善当今农村物权就更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农村是中国历史渊源的基点,对中国社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力,农村土地及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革命成效,是国家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制定政策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实事求是灵活运用;土地政策的具体办法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人民的利益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避免忽左忽右,才能推动社会前进和经济发展。同时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完善应该与时俱进的,制定与土地政策相适应的农业政策,才能保证土地制度完善,推动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本刊讯(记者高绍安)《中国审判》记者站成立大会2008年8月28日在秦皇岛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给大会的信中强调,法制宣传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责,做好这项工作
目前我国的脱水、脱介湿法筛分设备正向高效率、大型化方向发展,但传统的筛子结构限制了大型化的发展。整机振动由于动负荷大给厂房地基造成损害,噪声大对周围工作环境产生极大
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来说,发达的报刊新闻业,是这个城市或地区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不仅及时宣传报道着党和政府的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创
一个级别不太高的官员的正常调任,何以引起那么多的关注7月18日之后,王旭明的身份就变成教育部下属单位语文出版社的社长了。此前五年,善于制造惊人观点的王旭明是教育部新闻
当中国的房地产业在市场化的一开始就承担了扩大内需和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政治目标,房地产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就超越了单纯自住的商品属性,开始具有了投资价值和投机功能。当
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档案馆一切工作的归宿和出发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所获取的信息质量十分注重,对档案利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档案
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协会在我县应运而生。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是农村经济改革
2007年12月19日《中国教师报·杏坛春晓》中刊有《一语双关》一文,其中这样写道:“《城斋诗话》中记载,一次苏轼设宴待客,请了一些演滑稽杂戏的艺人 On December 19,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