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嵌锂状态下的失效破坏理论模型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与寿命的核心材料。目前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材料是LiCOO2(正极)和石墨(负极),它们的嵌锂容量都相对较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的需求,寻求性能更为优异的新型活性材料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容量高的活性材料(例如Si,Sn,Al,Li FePO4)又存在一个共同的科学问题—体积变形大,即在锂化和退锂化过程中的巨大体积变化(膨胀和收缩)会使材料产生内应力,反复循环会造成损伤效应的累积,进而降低循环性能,最终导致电极材料失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根据活性材料失效破坏的微观机理,从材料尺寸、嵌锂状态与产生裂纹破坏的关系出发,采用理论建模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活性材料理论模型,找到了活性材料破坏的临界尺寸并得以实验验证。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薄膜材料失效破坏理论模型,以Si和Sn材料为研究对象,得到了Si薄膜在嵌锂满态的临界破坏尺寸为33 nm,Sn薄膜在嵌锂满态的临界破坏尺寸为15μm,且得到了薄膜尺寸与嵌锂状态的临界破坏曲线,建立了薄膜活性材料在不同嵌锂状态下的失效机制图。2.建立了实心材料失效破坏理论模型,包括纳米线模型和实心球模型,引入Si的材料参数,得到了Si纳米线在嵌锂满态的临界破坏尺寸为70 nm,Si实心球在嵌锂满态的临界破坏半径尺寸为90 nm,进而也得到了纳米线/实心球在不同嵌锂状态和材料尺寸条件下的临界破坏曲线。3.建立了空心材料充分利用理论模型,包括空心管模型和空心球模型,以Si和Sn材料为研究对象,得到了硅空心管和硅空心球达到充分利用的尺寸之比(D/h)分别为0.15和0.10,锡空心管和锡空心球达到充分利用的尺寸之比(D/h)分别为0.18和0.12。最终得到了空心管尺寸/空心球粒径与嵌锂状态的充分利用临界曲线,建立了空心材料在不同嵌锂状态下的充分利用分布图。4.通过镀锡薄膜实验验证了Sn薄膜在充满态的临界破坏尺寸为10μm。采用电镀法,控制电镀时间,在铜基底上电镀生长出不同厚度的Sn薄膜(10μm、18μm、26μm、35μm),通过控制充电时达到不同嵌锂状态来控制其SOC,观察得到10μm厚的锡薄膜在SOC=1时破坏,18μm、26μm厚的锡薄膜分别在SOC=0.72、SOC=0.5时破坏,35μm则在SOC=0.36时就破坏,这与理论临界曲线基本吻合。
其他文献
<正>9月13日,第13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中学生篮球赛男子组决赛在浙江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行。决赛由广东代表队和江苏代表队进行冠亚军的角逐,最终广东代表队以大比分89:68摘得
<正>近年来,农信系统在品牌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开始拥有独立的、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省联社充分发挥大平台
本文报道了胭脂鱼人工繁殖、仔幼鱼培育及池塘培育亲鱼技术.1988—1992年,催产亲鱼7组,一般受精率为85%—95%,孵化率为50%—60%。仔鱼培育在平游以前是关键阶段,平游以后,在室内
<正> 脚癣俗称“香港脚”或“脚气”,在全国各地各阶层的人民中相当广泛地流行着。脚癣多由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真菌等所传染,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一)水皰型:此型多属
<正> 石韦为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植物,是多年生草本。药用全草,性能为苦平、利尿、清热。我们使用的品种为大叶石韦(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民间用于治
微时代的到来,载体的开放化与管理的滞后性、信息的碎片化与识别的局限性、传播的圈层化与接收的失衡性等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
<正>"办事不再到处跑,动动手指全办好",作为全国首个"电子市民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一期民政、人力社保、卫生、教育等4大系统全面运行,实现"互联网+政务"一
文章对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从多方面发展角度探究自动化石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从研究《体育与健康标准》入手,在分析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评价实践,对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原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