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对茭白孕茭的调节作用及其关键合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4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孕茭是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 P.Henn.)侵染茭白植株后茎部膨大形成病态器官的结果,菰黑粉菌以活体营养型方式寄生在茭白植株内。水杨酸(SA)合成及其信号传导可能是调节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共生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SA相关激素外源处理,结合田间孕茭生产的调查分析,明确了SA对茭白孕茭生产的影响;结合植株生长与茎部菰黑粉菌菌丝分布及菌量变化的比较分析,阐明了SA对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共生的调节作用;克隆茭白植株SA合成关键基因——Zl-PAL1,阐明了SA合成基因在茭白植株生长及茎部膨大发育中的表达变化,结合外源激素对茭白SA合成及其信号传导关键基因的表达调节分析,探讨了SA调节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共生的可能机制。此外,构建了茭白Zl-PAL1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基于烟草瞬时表达明确了Zl-PAL1的亚细胞定位,筛选获得了茭白Zl-PAL1过表达遗传转化阳性植株,为后续茭白SA合成基因功能验证分析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一、SA对茭白田间孕茭生产的调节作用
  采用SA结构类似物BTH及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田间茭白植株,结合田间植物学及经济学性状的调查表明,SA对茭白田间生产的采收期及产量具有显著调节作用。BTH处理可以使茭白采收集中在采收前期,并提高田间茭白总产量,对茭白品质没有影响。MeJA处理导致茭白采收延迟,高浓度(20mM)处理会使膨大茎部提前老化,茭白品质下降。田间植物学性状调查发现:BTH处理能够促进茭白株高增长,但MeJA处理对茭白株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BTH对茭白叶长和叶宽没有显著影响,而MeJA处理后茭白叶长均下降,高浓度(20mM)抑制作用显著。经济学性状分析表明:BTH能够促进茭白肉质茎生长,而MeJA可以抑制肉质茎生长,高浓度处理后茎长与茎宽均显著减少,SA可能通过影响茭白植株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生长,进而调节茭白茎部孕茭起始及后续的膨大发育。
  二、SA对茭白苗期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共生的调节分析
  采用BTH/MeJA处理苗期茭白植株48h后,20mM BTH处理不影响正常茭植株生长,但20mM MeJA处理后,正常茭植株生长发育显著迟缓,叶片及茎部发黄,呈现明显的病态。BTH/MeJA处理对野茭植株生长没有影响。处理48h后茭白茎部的菌量检测发现,BTH处理后,正常茭茎部菌量显著降低(P<0.05),MeJA处理后茎部菌量显著增加(P<0.05);而野茭中未检测到菰黑粉菌存在,激素处理后未见变化。菰黑粉菌菌丝的WGA荧光染色观察发现,BTH处理可以抑制正常茭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的生长,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簇数量较对照明显下降,菌丝簇生长受到显著抑制;MeJA处理后,正常茭白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簇大量增加,菌丝生长显著增强。SA可以通过影响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生长调节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的互作共生。
  三、Zl-PAL1基因全长克隆
  克隆获得茭白Zl-PAL1基因的全长序列。Zl-PAL1基因组全长2142bp,不含内含子,编码713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发现其有苯丙氨酸解氨酶(PIN00457)保守结构域,属于PAL基因家族。进一步预测发现其蛋白分子量为76.75kDa,PI为5.93,该蛋白较稳定。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预测其三级结构发现,Zl-PAL1由同源四聚体组成,与已报道其他物种PAL1蛋白相同,不具有信号肽结构,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发现其位于细胞质基质,不存在跨膜区。系统进化分析发现,Zl-PAL1与二穗短柄草聚为一类,表明其与二穗短柄草在进化上关系较近。
  四、SA合成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茭白三个孕茭表型间SA合成相关基因(Zl-PAL1及Zl-ICS1)的表达分析发现:孕茭前(5叶期)茎部,野茭茎部2个SA合成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茭与灰茭,SA合成基因表达下调与茎部菰黑粉菌定殖及菌丝生长相关。孕茭起始(8叶期)茎部,正常茭与灰茭中表达趋势相同,野茭中Zl-ICS1表达显著下降,而Zl-PAL1仍保持高表达,Zl-PAL1对茭白SA合成可能具有更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常茭中Zl-PAL1的低表达能够为菰黑粉菌菌丝大量增殖创造有利条件,进而诱导茎部起始膨大。正常茭茎部膨大发育期间Zl-PAL1表达随发育期逐渐升高,灰茭中Zl-PAL1表达先升后降,可能与两种膨大表型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生长状态相关(灰茭中孢子产生);灰茭茎部膨大发育期间Zl-ICS1表达无显著差异,正常茭白茎部中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时期表达的变化量显著低于Zl-PAL1。茭白植株中SA合成基因的表达响应不同,Zl-PAL1表达可能与茭白茎部孕茭发育调节相关,而Zl-ICS1表达与茎部菰黑粉菌菌丝生长诱导相关。
  BTH/MeJA处理正常茭白苗期植株的基因表达发现:20mM BTH处理后,与对照相比,Zl-PAL1及Zl-ICS1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20mM MeJA处理后Zl-PAL1表达上调,Zl-ICS1表达下调。BTH处理后,正常茭白植株茎部Zl-NPR1、Zl-TGA2、Zl-TGA4及Zl-PR1表达均显著上调;而经MeJA处理后,Zl-NPR1、Zl-TGA2、Zl-TGA4及Zl-PR1均显著下调,且变化趋势一致。
  五、Zl-PAL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阳性植株获得
  构建过表达遗传转化载体pFGC-Egfp-Zl-PAL1,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分析,GFP荧光信号显微镜观察表明,Zl-PAL1蛋白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与预测结果一致。qPCR定量检测发现:Zl-PAL1基因在转基因烟草叶片中表达量显著升高;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苗端生长点转化法转化茭白无菌苗,获得茭白Zl-PAL1过表达转基因植株。
其他文献
白蚁是一类重要的土壤节肢动物分解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境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其引起的物种灭绝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因而受到了生态学家们极大的关注。生境片段化还会带来环境条件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如白蚁的功能性状发生变化。由于修建水库大坝等原因形成的人工湖泊陆桥岛屿,具有景观格局清晰、生境斑块(岛屿)的边缘明显、隔离同步等特点,是研究生境片段化的理想平
学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中国和东南亚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爆发时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Proclotting enzyme3(PCE3)是一种带Clip结构的丝氨酸蛋白酶,褐飞虱卵巢转录组测序发现PCE3在卵巢小管上皮栓有特异性表达,而生殖发育对褐飞虱繁殖后代尤为关键,因此深入研究PCE3对于理解褐飞虱生殖生理和褐飞虱防治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克隆了NlPCE3(Ni
学位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亚洲稻区主要害虫,主要以刺吸韧皮部汁液和传播水稻病毒的方式为害水稻植株。褐飞虱腹部脂肪体内存在大量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 Symbionts,YLS),YLS对褐飞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YLS褐飞虱就难以存活。因此,通过人为调控YLS与褐飞虱的共生关系,可能是今后
学位
蝉花(Cordyceps bassiana)是中国的传统名贵药材和食材,又名蝉蛹草、蝉茸、胡蝉、蜩等,与冬虫夏草同属虫草属。蝉花中核苷类物质含量丰富,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在自然界中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因此未能得到大量研究和开发,国外对蝉花的研究更是稀少。本文利用高纯度的蝉花孢子粉深入开展其核苷类活性成份(特别是腺苷)对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和大鼠嗜铬瘤细
学位
虫霉目真菌能够在蚜虫种群中引发流行病,在蚜虫自然防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分布的蚜虫专化病原真菌,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新蚜虫疠霉中存在一种革兰氏阴性内生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通过荧光原位杂交以及柯赫氏法则证实了与新蚜虫疠霉的共生关系,并且饲喂醋酸钙不动杆菌进入桃蚜体内能
学位
丰加霉素(Toyocamycin,TM)是核苷类抗生素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在植物病原真菌防治领域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潜力。课题组前期筛选出一株丰加霉素生产菌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diastatochromogenes)1628。丰加霉素由鸟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为前体通过多步反应合成。前期课题组利用核糖体工程获得一株高产丰加霉素的利福平
学位
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可以侵染菰(Zizania latifolia)使其茎基部膨大形成可食用的肉质茎——茭白。茭白是中国重要的水生蔬菜,广泛种植于长江流域以南,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研究发现菰黑粉菌是一种二态性真菌,存在酵母型和菌丝型的转换。菰黑粉菌的单倍体呈酵母型,它以芽殖的方式增殖,当两个具有不同遗传交配基因的酵母型单倍体菌株相互识别后会形成接合管并发生融合,从而形成
学位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的完成,人类基因的注释和功能确认已成为生命科学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对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蛋白质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且对于研究疾病机制、发展预警、疾病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复杂基质中低丰度蛋白质的准确分析一直是蛋白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质谱成为复杂基质中低丰度蛋白质准确分析的利器。然而,复杂基质中低丰度蛋白质的分析极易受到其他高丰度
学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一种半翅目水稻专食性害虫。褐飞虱繁殖力强,种群发展速度快,对传统的化学杀虫剂或抗性水稻的适应力强,因此,其防治是目前水稻育种及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难题。自噬在维持细胞和有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应对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自噬相关基因干扰对褐飞虱的影响,分析其作为褐飞虱防治靶标的潜力,对褐飞虱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前期褐飞虱与不同水稻品种互
学位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典型的低龄化趋势,使人类的健康问题受到严重影响,同时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目前的治疗药物均存在副作用,因此寻找具有降糖作用的天然产物作为治疗手段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普通小球藻蛋白质(Chlorella vulgaris protein,CVP)为研究对象,探究最佳提取方法及条件,测定体内外抗氧化活性,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索抗氧化作用的可能机制,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