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波动是各国证券市场上不断发生的客观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中也并不少见,根据统计股市在一个较短下跌周期内下跌超过30%的就有7次,跌幅超过70%的就有三次。而中国股市从成立至今,上证指数、深圳成指日内振幅超过5%(含)的交易日占总交易日的比例分别为6.1%、8.1%,短短25年里就经历了7次大的牛熊周期,最典型的是2005年到2007年两年里上证综指由998点大涨到6124点,上涨了5倍,而其后从6124点跌到1664点只用了1年时间,下跌幅度高达73%。因此,股市的波动性在中国股市具有常态性特征。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波动,从年初的2500点左右到6月站上了5178点,创七年来新高,但进入2015年6月后又出现了大幅下跌。在2015年6月26日当日,沪深300指数重挫7.9%,至4336.19点;而8月24日当天,上证指数下跌8.5%,创下八年里的单日最大跌幅,波动剧烈,这也被《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称为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一;到2015年8月26日下跌至本次行情的最低点2850点——仅仅40多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5%,出现了资本市场上前所罕见的市场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现象。而股市市值由最高时突破78万亿元,一度蒸发30余万亿元。  在导致股市波动的原因中,政府的监管政策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如各类交易制度变化、证监会行政处罚,在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时期政府甚至直接动用近三万亿资金入场救市等等。因此,在发展不到三十年的中国股票市场中,政府监管的影响十分明显,中国股市为“政策市”的言论也甚嚣尘上。基于上述股市常态性特征和特定事件的观察与思考,本文从探究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入手,主要围绕证券监管这个因素,在系统性地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的因素后,主要对股市波动和证券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实证和相关案例的研究,并对发生在2015年的股市波动与场外配资证券监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中,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理论框架阐明了证券监管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计量模型对于长期的股市波动和证券监管关系进行了研究,而股市波动与场外配资证券监管的关系对于短期内的证券监管和股市波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个体案例分析对于短期内的证券监管对个股波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综合这几方面试图对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  第一章导言是引入问题,表明问题的来源和论证的切入点,同时简要介绍了研究和论证的方法及主要创新点和贡献;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表述是整篇论文研究和论证的理论基础,为后几章的研究与论证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第四章至第七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运用了计量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得出论文的几个主要研究结论。其中第四章与第五章采用2003年至2016年的数据和材料,从较长一个时间段内对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中第三章实证分析了股指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第四章实证分析了个股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第六章与第七章则选取特定时间和特定的事件,用案例分析方法论证在一个较短期限内的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关系。其中第六章是用2015年引起股市异常波动的场外配资行为这一特定事例,实际验证证券监管与股指波动的关系。第七章是用2015年和2016年股市异常波动期间的部分违法案例,分析在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后,证券执法这一特定监管行为对个股股价的影响,验证证券监管与个股股价的关系。四章的论证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从长期与短期,广泛的监管政策与特定的监管事项,股指波动和个股波动等多角度,围绕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这个中心,研究论证得出结论。四章方法不同,侧重点有异,但结论一致,实证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论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八章则是在前几章论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防范与平抑股市波动的政策建议。  第1章为全文的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对全文结构进行一个大致的叙述。  第2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这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股市波动的研究成果,整理了中外学术界关于股市波动特征和股市波动的影响因素。结构上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展开:股市波动特征和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股市波动特征从股市波动特征的非对称性、联动性和可预测性出发,而影响因素从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基本面、制度和政策变动、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和行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几个角度梳理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并着重对文献中的股市波动和证券监管关系进行了叙述。在对影响股市波动因素的文献梳理过程中,一方面突出了证券监管对股市波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也引申出本文研究主题的重要性。  第3章主要介绍了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理论框架。证券监管为政府行为,股市波动的本源为市场行为,实证研究之前,必须对股市波动与证券监管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本章重点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了市场失灵情况下政府的作用,为全文的证券监管与股市波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在引入证券监管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基本理论后,对于回答证券监管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提出证券监管的本质问题是监管有效性而非监管本身,从而证券监管制度与股市过度波动现象的关系实证提供理论准备,也为提出加强监管有效性的建议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第4章主要对股指波动与证券监管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这一章中首先介绍了证券监管政策波动的度量方法,并检验证券监管政策波动与股指波动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明确证券监管政策波动是股指波动的因而非果。进一步分别运用MSGARCH模型和PELT算法研究了股票指数在正常波动和极端波动情形下的证券监管政策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t回归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证券监管政策波动会增大股指的日常波动,但是对于股指发生极端波动的情况,监管政策却能够显著抑制市场极端波动。  第5章对于个股波动和证券监管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证券监管政策的具体内容来说,一部分为市场整体的监管政策,另一部分为个股的监管政策,在第4章中研究了证券监管政策对股指(市场整体)波动的影响,本章则进一步从个股波动的角度研究证券监管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并考虑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透明度的作用。研究发现证券监管政策波动对个股波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变小,且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和财务信息透明度越好的上市公司能够显著抑制证券监管政策波动对个股波动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了市场惩罚的效果后发现监管层对个股做出的惩罚能够显著降低个股未来收益的波动率。  第6章是股市波动与场外配资监管之间关系的研究。场外配资在2015年股市极端波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论文在对证券监管与股市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得到长期结论的同时,采取案例分析从短期的角度说明证券监管对股市波动的重要影响,主要通过案例例证本文实证研究的部分结论,内容主要包括场外配资业务形态、发展和风险,场外配资与股市异常波动以及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分析,并通过以场外配资为特定对象的监管政策变迁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从而得出可以通过改进和完善证券监管政策来防止和平抑股市极端波动的重要意义。  第7章为个股波动与证券执法的具体案例分析。其中,证券执法是证券监管最为主要的手段。前文通过实证个股波动与证券监管的关系得到一个长期下的结论,但是没有对短期下的个体进行细致的分析,本章剖析了对中国股市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解析相关违法行为的特征,重点围绕违法违规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和查处违法违规行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行梳理。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过度的投机行为与违法手段结合起来,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违法行为在股市波动期间对股市的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影响了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大大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  第8章在前述实证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证券监管政策有效性的建议。改进证券监管,提高监管有效性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增强证券监管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前瞻性;监管政策要在股市发生极端波动的时期切实强化;以散户为主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不适合大量场外配资等高杠杆交易;加强证券市场执法,打击证券违法。  论文的主要贡献有:  第一,在变量的度量上,文章采用了文本内容分析法对监管政策进行了构建,通过CSMAR数据库中的新闻财经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按照"国务院"、"发改委"、"证监会"、"交易所"等为关键词筛选出监管部门发布的资本市场监管政策,还使用媒体报道构建了媒体加权的政策监管指标。第二,在实证模型的角度,除了使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外,论文使用带有马尔科夫转换的波动模型来测度中国证监会政策强度对股市日常波动产生了的作用,从而更加精确的刻画波动率的时变水平;在股市发生极端波动的研究中,文章采用PELT法和CROPS最优惩罚函数法找出了中国股市极端波动点。第三,论文以2015年股市极端波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场外配资及监管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进而从场外融资监管政策与股市波动关系的角度,研究了特定监管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第四,文章采用了相关典型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对个股证券违法行为查处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使得本文得出的结论互为印证。证明了证券监管对防范和平滑股票市场波动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五,文章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并针对整个证券监管与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实践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产业空间分布出现的“双向转移”特点,已无法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角度解释。除了同质性视角下的集聚力和分散力,基于企业生产效率异质性视角的选择效应被认为是产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