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资源资本化研究——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资本化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资源资本化是指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是将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开发与市场化运作,突出其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进一步突显文化资源的潜在经济优势,发挥文化资源作用,是实现城市文化繁荣,以城市文化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资源通过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能够推动文化生产力进步,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也能够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的竞争优势。  城市的文化资源蕴藏着一个区域内独特的精神品质与文化特点。各个城市应当充分并合理利用本区域的文化资源,通过对本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制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等文化价值,是最能够体现城市文化特点的文化资源。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能够为城市发展来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  济南市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济南市主要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继承,创新,以及产业化的路径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在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资源价值评估系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传承不均衡;开发与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面小等问题与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资本化的思路,以促进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资本化进程,推动济南市城市发展与建设。
其他文献
潘天寿先生画名满天下,而其实他亦是一位造诣深湛的诗人,他的古风长歌取法李贺、韩愈、樊宗师,走的是险、僻、生的路径,在当时倡导新诗的风气中独树一帜,但其诗名一直被画名所掩,时
期刊
17世纪的荷兰肖像画在西方艺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荷兰独立后,市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涌现出一批描绘市民阶层生活的肖像画家。这其中,弗朗斯·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后媒体图像时代这个大的背景下新兴艺术家威廉·萨纳尔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主题研究。第一章介绍整体的环境时代背景,媒体图像的发展对社会审美和传统架上艺术带
沈曾植晚年书法成就斐然,这与他晚年的书法活动有密切联系。本文旨在讨论与研究沈曾植晚年的书法交游与应酬。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两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沈曾植与郑孝胥、康有为
早在200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根据国际惯例,中国已成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诸多社会难题。其中“空巢老人”受到了
造型语言是绘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绘画创作中的核心和基础。本课题主要是对朱振庚的绘画造型语言进行个案研究与分析。剖析在20世纪整个社会变化、观念革新的大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