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译者审美主体性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一门综合性、跨门类的学科,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正如学者们所公认的,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译者是翻译审美主体,在整个翻译艺术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处于中枢地位。但是传统翻译理论却将译者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时常视之为“仆人”或“匠人”。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地位才逐步得到彰显。然而,目前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译者能力、修养、品格的讨论,而对于译者的审美主体性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翻译美学审美主体这一理论框架下,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三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试从译者审美主体性的目的性、受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入手,揭示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在审美心理机制的作用下,是如何通过其审美前结构、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等的展现,来实现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再现。本文试图揭示译者审美主体性对译文质量高低的核心作用及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翻译美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并回顾译学的美学渊源。第二章论述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心理机制,指出了解翻译审美心理结构运作过程将大大有利于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有效地实现客观美的主体化。第三章论述译者的审美主体性,指出译者审美主体性有三个特征:目的性、受动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四章主要论述译者审美主体性的作用在《苔丝》中译本中的体现:译者的目的性,即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和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再现;译者的受动性,即既要对原文的审美信息解码,又要对原文的审美信息进行再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动性、创造性及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潜质的高度启动、激发能力。在翻译的方寸之地,译者常常感到举步维艰,但只要他善于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仍有出奇制胜的余地。通过对译者审美主体性的分析,阐述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的意义,本文最后得出结论:第一,译者审美主体性的介入,对同一原著的不同译本,体现了译者的风格和策略。第二,由于译者的审美前结构和翻译审美理想不同,其对原文的审美把握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再现也会不同。第三,时代需要提高译者的审美主体意识,使文学翻译达到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现代主义运动的兴起使得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扩张。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在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然环境必要的关注,最终导致了全球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品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如今资讯的发达,传递迅速,产品之间的差异化日趋降低。要在市场中取胜,企业就不得不
绵阳京东方洁净厂房内生产设备、净化空调系统及各类管线系统对建筑严密性提出较高要求;同时厂房建筑单体面积大,屋面汇水量大,排水需求强。针对以上工程难点,采用CPS反应粘
问题解决一直是心理学关注的课题,1941年著名的学者波利亚把问题解决作为新的教育理念,系统地运用于教学领域。他认为所谓的问题解决就是人们有意识地寻找某些能达到已经有了
目的观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制定较理想的康复护理方案。方法将8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
TiO2纳米管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及纳米尺寸效应,与其它纳米结构形式相比,TiO2纳米管在光催化、传感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纳米材料的研
我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形是山地,中西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山地城市。在当前大规模高速度城市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利用开发已经接近饱和,山地成了亟待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了人居环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汉代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很发达的时代。强大的汉王朝伴生出博大、雄浑的艺术风格。粗犷、豪放的霍去病陵墓雕刻则是汉代雕塑艺术的重要代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省根据省情做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新兴城市群,其建设不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江西省乃至全国建设生态经济区具有重要的
汽车防抱死系统具有增加汽车制动稳定性、缩短制动距离、改善轮胎磨损状况等优点,极大提高了汽车制动的安全性,而ABS电磁阀是防抱死系统中压力调节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为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