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红鲫对苯酚的生化毒理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angkaihao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室已经培育了标准化实验红鲫,并在此基础上拟开展实验红鲫的应用研究,包括生态毒理学应用。为了阐明苯酚对实验红鲫的生化毒理效应,本文研究不同浓度苯酚、不同作用时间对实验红鲫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肝脏SOD与GSH-PX活性及主要组织中HSP70的表达的影响,以求探讨实验红鲫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按静水毒性实验法将实验红鲫暴露于25mg/L,32mg/L,34.2mg/L,36.9mg/L,40.0mg/L,50.0mg/L,63.0mg/L共7个苯酚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的水簇箱中,每个浓度再设3个平行组,每组饲养10尾,记录下水温,每12h观察记录一次红鲫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时间,随时捞出死亡个体,并记录各组鱼24h、48h、72h、96h的死亡数量。用直线内插法,以浓度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死亡率的概率单位为纵坐标,求出各自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以及由公式96hLC50×0.1求安全浓度。2.苯酚96h暴露实验:通过苯酚对实验红鲫的毒理学试验,将实验红鲫分别暴露于2.16,4.31,8.60,17.24(mg/L)4个浓度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96h,在染毒后24h,48h,72h,96h分别在四个浓度组取两尾鱼和在空白对照组取一尾鱼,作血液常规指标生化分析,检测肝脏SOD活性和GSH-PX活性,Western-blot检测肝、肾、心、鳃、脑中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苯酚对实验红鲫的96h半数致死浓度为34.48mg/L。2.苯酚浓度与实验红鲫肝脏SOD和GSH-PX活性、血液常规酶学指标、肝、肾、心、鳃、脑中的HSP70表达在低浓度的苯酚作用下出现显著的变化,呈现较好的剂量-浓度效应和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结论:1.苯酚对实验红鲫属于高毒物质;2.实验红鲫血液常规酶学指标,肝脏SOD与GSH-PX活性,肝肾心鳃脑中的HSP70均可作为水环境中苯酚污染的生物监测物。实验红鲫可以应用于生态毒理学研究。
其他文献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今,我国的残疾人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与改善。事实证明,残疾人——这个有史以来被世人标签化、特殊化的群体的就业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
数字环境下的制图综合能够为从大比例尺地图生产主次分明、关系合理、清晰可读小比例尺地图提供手段,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规划、决策等对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需求。经过多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仍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道德、习俗、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虽然具有存在的弥散性、演化的长期性、变
本课题以湖北传统酱卤鸭脖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同时,为了改善酱卤鸭脖口感和降低其贮藏期间汁液流失,分析了酱卤鸭脖在加工过程中基本品质的变化,并通过优
目的对比分析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晚期结肠癌重度疼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今后合理选择止痛药物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肿瘤科2013年9月
书非小道,它既是中国思想大系统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大系统的具体体现。当点画被理解为卦画,点画中有阴阳、有生机,"书"之自然形质被超越;当"书"被理解为"意之所在",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它起到"以美启德"、"以美育德"发展人的多种心理品质的作用。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是促进学校教育水
目的:研究cyclophilinA基因多态性及其作为促炎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并探讨cyclophilinA调控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DNA池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cyclophilinA、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的儿童消化性溃疡4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鬃:4周后均治愈。结论:儿童消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