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本文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法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DEX持续至术毕组(D1组),DEX持续至术后24h组(D2组),3组术毕均以罗哌卡因行切口局部浸润,每组25例。记录入室时(T0)、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30min(T4)、60min(T5)各时点MAP、HR、SpO2;记录拔管后5 min、30 min、6h、12h、24 h、48h和72 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拔管后72h内首次镇痛需要时间、术后镇痛药总量;记录患者满意度;测定患者给予DEX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6h(T3)、12(T4)和24h(T5)血清皮质醇水平(μ g/dl)。观察DEX不同给药方法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术毕拔管后患者循环、呼吸指标以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对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结果:(1)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三组患者在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MAP组内相比存在差别(P<0.01),与C组相比,D1组的T2和D2组T2及T4时MAP明显降低(P<0.05);与D1组相比,D2组T3~T5各时点MAP降低(P<0.05)(见表1);与C组相比,D1组T2~T5各时点、D2组T2~T5时HR明显降低(P<0.05)(见表2);与D1组相比,D2组T3~T5各时点HR明显降低(P<0.05)(见表3);各组间及组内T0~T5时点各时点SpO2无显著差别(P>0.05)(见表4)。(2)围术期不良反应:与C组相比,D1组、D2组患者躁动、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0例,2例vs6例,P<0.05)。3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及呛咳、拔管后舌后坠以及呼吸抑制等情况。(3)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MAP分别在拔管即刻、拔管后降低,D1组和D2组HR明显降低,拔管后6h~72h内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镇痛需要时间明显延迟,曲马多总量减少(P<0.05); D2组拔管后30min、24h、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D1组且镇痛满意度较高(P<0.05),首次需要镇痛药的时间和曲马多总量无明显差异(P>0.05)。(4)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与C组相比,D1、D2组各时点的皮质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1组相比,D2组T3、T4时点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至术毕或术后24h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可明显减轻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镇痛药物总量,对预防患者术后急性疼痛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临床。右美托咪定持续输注至术后24h的给药方式镇痛效果更好,但是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期刊
当前,互联网的社会化逐渐深入,网络舆论也随之更加强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网络舆论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现状和特征。本文针对其所呈现出来的现状以及特征进行分析和阐述
1病例报告患者,女,26岁。第1胎妊娠34周,因“右侧鼻塞伴反复鼻出血6个月”急诊入院。患者曾在妊娠1个月时感右鼻塞于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见右侧鼻腔新生物,鼻腔血管瘤可能,考虑
期刊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SYB型医用输液自动监视装置》科研项目中设计的声光排列组合电路系统,适用于医用输液监视和医用互话器装置的结构型式,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监测、报警装置.
水稻插秧是我国农民长期积累的宝贵生产经验,但人工插秧是一种极为劳累的体力劳动,而且需要占用很多时间。用机器来代替人工插秧,是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梦想着的事了。我国劳动
针对成对译码算法复杂度高及迫零/最小均方误差算法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pairwise-quasi-ZF/pairw ise-quasi-MMSE的低复杂度次优译码算法.利用quasi-ZF或quasi-MMSE算
电视的视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需要通过不同细节才能够使信息传播合理得以形成。在此基础上,记者应该对各类细节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从而使传播效益的优化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