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中聚集起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其中大部分为农民工群体。近年来,城市中的农民工群体呈家庭化发展,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子女。由于我国户籍制度二元化,农民工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而被排斥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的正规体制之外。因此,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公办学校资源有限,没有户籍的农民工子女想要进入公办学校就学需要支付昂贵的“借读费”,这让大多数原本就贫困的流动人口家庭“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流动人口便自发地开办起农民工子弟学校来解决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弟学校便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已经成为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途径,给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子女提供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然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发展情况与公办学校相比,由于缺少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队伍稳定性状况堪忧。农民工子弟学校往往存在教师流失的风险,尤其是青年业务骨干教师的流失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的稳定性,同时也拉大了其与公办学校的差距。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生存发展始终伴随着就业压力、教学压力、教师自我发展困境、教学制度不完善、待遇不如公办学校等不利因素,使得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流动率一直持续上涨,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本文共分为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概况、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现状、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稳定农民工教师队伍的建议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概况分为学校数量、学校规模和师资队伍状况三个方面。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流动现状主要分为教师的流动意愿、教师的期望流向、教师的流动情况三个部分。官渡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分为学校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学生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稳定农民工学校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