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语和主流思想而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新时期以来,因为七月诗派被诗学界重新"发现",彭燕郊也受到一定关注,但人们对他的研究还停留在最初始的"认识"阶段.彭燕郊其人其诗几乎成了"跌落在湛蓝海盆里的一口沉钟".该文试图把彭燕郊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纳入20世纪中后期中国新诗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大框架中,论述其诗歌所绽放的思想光辉和独特的艺术品质及其在中国诗坛所占有的历史地位.全文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分别论述彭燕郊的诗歌艺术探索历程、思想成就和艺术特色.作者认为,彭燕郊的前期诗歌主要体现为对现实的关怀;他在1949年以后尤其是1955-1978年时期的潜在写作则主要是对自己所受磨难的抒写和对真理的追问;其后期创作则发展为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而在整体上,彭燕效的诗歌透露出对完美的追求、对真理的渴望,对人格尊严的笃守和对艺术信念的忠贞,他的诗充分展现了扎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表现出精神美和艺术美的融合.彭燕郊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古今中外诗体的融合、对民歌技巧的娴熟运用和散文诗文体的突破等方面.他诗歌博大精深的思想艺术特质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中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