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翁达杰小说的边缘书写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1943-)是当今加拿大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被视为加拿大少数族裔创作的领军人物。“边缘”代表着迈克尔·翁达杰对自我身份的定位,也构成了翁达杰小说创作中的突出特征。本论文在细读英文原版小说与译本的基础上,对翁达杰小说的边缘性展开内容主题与叙述策略的双重研究。论文结合翁达杰的生平经历、创作思想和时代背景,分析了他笔下边缘人物艰难的生存处境和重塑自我的种种抗争,以及他采取的边缘叙事策略的特点。
  正文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翁达杰笔下的边缘人形象和生存处境。从不同阶级、国籍、种族等维度的边缘群体的生存体验出发,发现曾被忽略、误读、排斥的边缘人隐秘幽微的内心世界。第二部分分析边缘人试图摆脱身份困境所做的种种抗争,通过打破官方话语、重新返回故乡、构建跨界空间的方式,寻找达成自我和解的可能。第三部分探讨翁达杰的边缘性书写策略。他通过拼贴、碎片化、空缺等去中心的写作技巧,用诗意的语言与主流话语保持着距离,从更加深层次的空间解构宏大叙事与官方历史。
  论文认为,翁达杰独特而复杂的多元文化经历使他得以站在“边缘”立场审视世界,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还寄托着作家强烈的现实关怀。他聚焦于边缘人物归属不定的空虚心态,在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中书写了边缘人的个人化历史,在对自我主体性的恢复中对西方现代性主导下的中心秩序进行了反思,融入了对整个人类时代命运的关照。
其他文献
刑法的溯及力是刑法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刑法的时间效力主要体现在刑法的溯及力方面。本文对刑法的溯及力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刑法溯及力研究的重要性。第一章内容是刑法溯及力的含义与范围,介绍了目前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各种概念,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刑法溯及力的概念提出笔者的观点。刑法溯及力在适用范围存在多种原则,在当代刑法的溯及力主要体现在从旧兼从
学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及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扩招。到21世纪初,适龄考生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大增,我国高等教育在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高校资源匮乏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一大背景下,独立学院应运而生。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正式为独立学院“正名”,独立学院的经营和发展从此有章可循。然而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为了更好地激发社会经济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央适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广大高校大学生转变就业思路,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创新活力,积极创新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良好的群体创业示范效应。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与国外大学生创业比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重要原因在于
学位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间合作也变得更加紧密,加强各地方政府间合作不仅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最佳途径,且对于区域间经济长远发展,区域间最佳利益的实现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当前发展状况来看,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合作利益共享机制还未创立。这不仅阻碍了地方政府合作进程的加快,而且抑制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提升。  在洪湖分蓄洪区内,城际各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凭借一方的力量,提
基于欧洲经验构建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在应对当前不断涌现的全球性、地区性问题时逐渐陷入解释乏力、治理失效的困境,世界亟需一种超越西式或美式思维,又符合现实需求的新型分析框架,为填补理论空缺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条出路。在中国崛起的推动下,共生理论得以在亚洲地区广泛传播,与西方二元对抗的思维不同,以共生关系为主体思想的共生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包容互鉴、同生共长的良性互动状态,以此构建起来的“共生型”秩序在经
学位
基于小布什政府时期拉美政策的失败、拉美地缘形势的变化和域外国家对拉美的涉足等现实因素驱动,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开始在“巧实力”外交理论指导下调整美国的拉美政策,意图在拉美重新谋篇布局。  本文从“巧实力”外交理论的视角入手,研究奥巴马时期美国的拉美政策,剖析奥巴马拉美政策的理论指导,梳理奥巴马出台拉美政策的时代背景,归纳美国拉美政策的内容,分析其特征,论证其政策效果与局限性,最后结合当前
1945年,核武器正式登上了世界舞台并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冷战期间,伴随着苏联和美国不断地进行核军备竞赛,世界陷入了对核武器的恐惧之中,对于核裁军的呼声也没有停止。苏联解体前,美苏就进行过诸多核军控谈判,并签署了一系列的核军控条约,其中的一部分条约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冷战的结束。冷战后,美俄两国关于核军控的讨论并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日益活跃。随着两国对核武器实质性的削减,国际社会对于核军
学位
本文以历史分析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为主要背景,以同盟国作为主体,对战争中的军事外交实践进行了纵向与横向剖析。通过分析同盟国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外交举措,以及特定时期关键国家对于外交政策的制定等,结合历史事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层层剥茧,最终推导出军事外交在历史的重大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军事外交在战争中的作用,以此丰富对于二战和外交问题研究,并为我当下和
学位
本文以宋代传状文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正史传记,总集、别集中的传体文、行状文,也包含一定的墓志铭、神道碑以及传状变体文等。以“记载一人之始终”为功能表征,以存史补史、请谥为价值定位的应用文体,如何具有文学性为思考点,总结其文学价值与文体特点,借以透视宋代传状文体的新变,注重重回历史语境,结合两宋社会政治文化思潮,加深对宋代作家、散文流派的理解,对宋代文体学承前启后的理论价值进行评估。  全文共分五章
学位
目前,通行观点认为《大波》的重写是李劼人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积极靠拢。本文通过整体把握新旧版《大波》的文本差异,探寻李劼人“重写”背后的文学理想,探究新版《大波》的艺术缺失与认识价值,论证关于重写《大波》并非仅受“意识形态”影响,其中还饱含着李劼人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大波》是关于四川保路运动的历史书写,于1937年初版,而近20年后李氏对其进行了“另起炉灶”式的重写,巨大的内容差异中,新旧版《大
学位